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难忘“军人瘾”

时间:2012-11-28 00:00     来源:     作者:李永新    点击: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回乡,正赶上举国上下大办民兵师。大队有民兵连,小队有民兵排。除了基干民兵,还有武装民兵。尽管当时农业学大寨生产异常忙碌,但民兵训练却是一年春冬两期雷打不动。我由于年轻,有文化,在生产队是五好社员,加上贫农出身,很快被选为民兵排长,继而升任民兵副连长。这时公社人武部按照上级要求,组建武装民兵营,并下发一批武器,我顺理成章成为一名武装民兵,持有一支崭新六三式半自动冲锋枪。它宝蓝色外表,带有能收能伸的三角刺刀,弯月式弹夹,看上去寒光闪闪,威严无比。与之配套的还有武装带、搽枪管的通条、枪衣、搽枪轻机油等。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视军人为心中偶像,军衣、军帽、军用皮带、军用挎包、解放鞋等盛极一时,一些适龄青年大都梦寐以求成为一名军人。然而当兵毕竟指标有限,受身体状况、社会关系等各种条件制约,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于是,不能当兵的年轻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期望当个武装民兵,通过这种途径过把“军人瘾”。所以自己为能当上武装民兵感到无比自豪,对于那支六三式半自动冲锋枪更是视为至爱,呵护有加。每有闲暇,必把玩摆弄,羡煞左右同龄人。几位儿时伙伴想借去玩一玩,但我都坚持原则,严守枪规,婉言相拒。

  那年春季,我们接到公社人武部武装民兵集训通知,于是高高兴兴从田里爬上来,背上武器行李到达离村十多里远的集训地报到,入住到早已划定的各农户家,用稻草打上地铺,匆匆安顿下来。第二天,参加集训动员会,各连列队陆续入场,我站起来代表本连拉歌,如《打靶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兄妹练刺杀》等,整个会场气氛活跃,歌声嘹亮,各连都不服输,看谁唱得声音大,节奏齐整。会议开始,公社武装部长作集训动员:“武装民兵是正规部队的第二梯队,是国防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是对内维护稳定,对外反制侵略的重要力量……”接着,各连表决心,挑应战,我又代表本连发言。从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知道发言效果还不错。也是从那天起,我的名字开始在一些素不相识的朋友中传颂。

  严格的军训开始了,队列训练,紧急集合,练瞄准,练刺杀等是家常便饭,最重要的是以下科目:科目一,武器的拆装、保养,由睁眼操作到闭目操作,考试时,用手帕蒙着眼,限时五分钟,将武器各部件分解,然后准确无误装好;科目二,荷枪弹越障匍匐前进,比谁动作标准,抵达迅速;科目三,打靶,分点射与连发两种,以所击中的总环数论成绩优劣;科目四,对空爆破,将若干枚手榴弹集束,下面放上炸药包,装上雷管、引线,利用TNT爆炸的推力,将手榴弹送上天空,据称这是对付敌人伞兵的方法之一;科目五,投掷手榴弹,看谁姿势正确,投得远。练习时,用假弹;考试时,用真家伙,保险环一拉,“哧哧”冒烟,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期集训下来,过足了“军人瘾”,但人却瘦了一圈,方知这兵不是那么好当的。一晃近四十年,每每回味起那段青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的心底依旧波澜起伏,久久难以平静!

  (通联:市五一路八号三单元一楼一号)

(摘自《荆门晚报》2012年11月28日B5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