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民国时期的钟祥“三怪”

时间:2011-08-29 00:00     来源:     作者:李传嗣    点击:

    民国时期,钟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钟祥城里有三怪赵、关、戴。赵即赵鹏飞,关即关云门,戴即戴之麟。三人都满腹经纶,胸怀鸿鹄之志,因言行上有些独特,不合时宜,便被戏称为三怪。其轶闻轶事流传甚广。其实,三人都是当时钟祥的精英人物,曾为钟祥的文化、教育及其他公益事业作出过积极贡献,特别是编修民国时期的《钟祥县志》,三人更是功不可没。

    弃官返乡的赵鹏飞

    赵鹏飞,字纯青,又名雄群,1879年出生于胡集转斗湾一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勤奋好学,立志效国。1903年投湖北新军当兵,1905年加入进步组织“日知会”,与钟祥革命志士彭养光组织“安郡公益社”1906年至1908年入军校学习,1911年与他人在四川发动反清起义,因起义有功,被民国临时政府授予“少将”军衔;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任武汉三镇司令员,中华靖国军秘书长及参谋长;讨袁失败后随孙中山东渡日本坚持斗争。鉴于队伍内部党派纷争,赵鹏飞痛心不已,毅然退出军界,于1919年返回故里。

    回乡后,赵鹏飞设私塾养家糊口。由于他德高望重,慕名求师者甚多。他除教学生知识外,还经常教他们救国救民的思想,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赵鹏飞被推选为国民党钟祥县党部的执行委员。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革命,号召工农团结,打倒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在他的影响号召下,他的学生在老家农村纷纷组织农会,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贪官诛污吏,工农努力革命”等口号。农民革命运动势如破竹,狠狠打击了地主老财、贪官污吏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支援了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胜利后,赵鹏飞受命赴武汉主持汉口税收,后任湖北省民政厅秘书主任,不久辞职,重返故里。1932年出任钟祥县教育局长。其间,他着力制定全县中小学整理大纲33条,力求各学校人无冗滥,财无虚用,教有所据,学有所得。从事教育之际,赵鹏飞对城镇建设、道路建筑、治安维护、救灾济困等公益事业,常引为已任,尽心尽力而为。

    1935年7月,历史罕见的洪灾之后,人们流离失所,四处逃荒。赵鹏飞为此痛心疾首,夜不能寐,亲自秉笔书写赈灾倡议书,向各级政府呼呈,向有钱人劝导;并将倡议书在全县镇乡的街头巷尾散发张贴,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1935年初,赵鹏飞受命主持编修《钟祥县志》,他率编修人员不畏艰辛,对本县的历史沿革等作了大量考证,本着求真存真原则,精心编写,工作如期完成。一部真实反映钟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物产、地理风貌、历史人物等涵盖众多方面的鸿篇巨著问世。这部格局新颖、内容详实丰富的地方志,是民国时期全国所修县志中的佼佼者。

     赵鹏飞在家乡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陋习,主张妇女解放,特别反对为妇女裹脚。他为此创立了“天足会”吸收当地社会名流和一些封建色彩较浓的老人参加。在所召开的大会上,他列举裹脚罪状,并将一王姓大脚妇女请上主席台,当众赞扬,还为此编了一首顺口溜教唱“大脚好,大脚好,肩担重担也能跑。从今以后去,女娃不再包脚了。”

    1936年6月下旬,转斗湾集市上姓李与姓杜的两大家族为事发生械斗,有人伤亡,势态发展严峻。赵鹏飞恰好在此。他见状挺身而出,责令当地分管治安人员做两姓头面人物工作,命其派保丁余人鸣枪示众。经赵鹏飞的不懈努力,加上他的威望,一场更大的流血亡人风波平息了。1936年9月,赵鹏飞在南京参加国民大会期间,惨遭车祸去世,终年57岁。

    拒为日军效力的关云门

    关云门,1874年出生于钟祥城区一书香之家。据家谱记载,为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之后裔,祖籍山西洪桐县老荆山。祖辈于清朝中叶随军落籍钟祥。青少年时期的关云门目睹朝廷腐败,列强大肆侵略中国,清廷无力抵抗,只得割地赔款,激起了他振兴中华的斗志。他认为,解救中国要靠强大的军事,于是东渡日本求学,肄业于一军事学校。归国后,当他目睹到民国仍是列强横行,军阀混战,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时,其报国之志深受挫折。他认为,从戎只能沦为军阀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不能为国尽忠,便放弃赴四川为官的任命,归故里隐居。

    1932年,时任钟祥县县长的严祥雯,慕名聘请关云门担任县财务委员会负责人,专管地方附加税。这种税专用于地方行政单位、军事单位及教育单位的开支。关上任之前,这一税收常是入不敷出。关接任后,秉公办事,一介不取。他经常亲自检查经办人的账目,责成下属做到了毫厘归公,点滴入库,收支平衡,深受众人推崇。

     1935</SPAN>年汉江发大水,家住阳春台的关云门出资买米用大锅煮稀粥赈济灾民,将家中仅有的衣物送与灾民。当时县里成立了赈济委员会,大家公推关先生为主任委员。他不负众望,亲自检查灾民情况,责成下属根据受灾人的具体情况,酌&nbsp; 情配发物资和钱款,杜绝了弊端产生,务使每位灾民受到救济。

     1936年,周边地区区域定界,人家点名要关云门作执掌,因他正直公道。定界时,关先生根据历史文献及现状实际,作出综合分析后,一锤定音,各方均心悦诚服,较好解决了边界问题。同年他参加《钟祥县志》的编修工作。关云门天资聪慧,他在与当时郢中城区四大名医中的朱老先生的频繁交往中(朱、关两家为世交),渐渐懂得了医道。他利用这一技之长,免费为老百姓治病。

    关云门思想先进,他是当时钟祥县带头剪去长辫穿西装的人。他极力主张男女平等,尤其反对妇女包小脚。他的二儿子从小与城内一户人家订了亲,后来关云门听说女方父母要为女儿裹脚,便用厚纸剪了一个大鞋样,派人送到亲家。亲家见关先生反对妇女裹脚,就放弃了原先主张。所以,关云门的女儿、媳妇没有一个是小脚的。关云门中年丧妻,照他的人才、品行,续弦不是问题,但他没有再娶。既当爹又当娘,将10个子女抚养成人,外加照顾一个寡妇弟媳。关云门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他的长子娶媳妇定要娶人家的长女,二儿子娶人家的二女,依次类推。

    日寇侵华时,关云门的一位日本同学随军到钟祥后,便四处打听他,听说关云门躲乱到张集镇的大山中,就数次写信托人转关云门,请他出山为日军效力,均被关云门严词拒绝,保持了高度的民族气节。

    1943年,关云门终因积劳成疾,贫病交加,在张集逝世,终年69岁。当时迁移在此的钟祥县府的工作人员及钟祥中学(省七中)师生,自发为关先生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葬礼,缅怀他的一生。其下葬棺木还是从附近一户人家借的,后由几位生前好友凑钱支付。

    向毛泽东呈书的戴之麟

    戴之麟,又名麒生,1869年出生于郢中镇城区戴家湾的贫民之家。他少时聪慧,读书刻苦用功,后取得“秀才”功名,为公认的清末湖北八大秀才之一。戴之麟一生教书育人,曾分别在湖北七中(现钟祥一中)及私塾从教。解放后曾任湖北省政协委员、县人大委员会常委。

    1959年仙世,享年90岁。当时的钟祥县主要领导人戴士义等亲自为老先生操持葬礼,参与者众多,场面规格大。他仙逝后,其后人遵照遗嘱,将家中10柜图书,资料及手稿无偿地捐献给了国家(由省文化部门派专车运武汉)。

    戴之麟年青时曾主张“实业救国”。古人管仲的“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其救国救民的指导思想。但实业救国离不开教育,没有人才何谈办实业,这是他终身从教的指导思想。上世纪20年代初,他协助学校在寺坡(文风塔西端)开辟园莆,作为农业课的实习基地。他大力宣传在湖区广种棉花,在滨水低湿地段广植杞树。他立志把钟祥变成江苏的南通(南通是当时全国的模范)。他的育人思想非常明确,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经世之才,通过学生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戴之麟对学生要求严格,不准学生在校吃零食,如发现,不论是谁,他会当面批评毫不留情。对不用功学习的一些富家子弟的处理,他别出心裁,嘱将身上的好衣服脱下,让给学习好的穷学生穿,让穷学生的破旧衣服给不用功的富家孩子穿。他的另一特点是对穷苦家的孩子特别关照,因为自己是贫苦出身。教学之余,戴之麟刻苦钻研学问。他治学严谨,每天天不亮就披衣坐在床上背诵《孟子》、《楚辞》等文章,至天大亮才结束。这是他的必修课,终生如此,从未间断。他常对学生说:“一日不死,老子再来<”,意思是人活一天,就要学一天。他不仅勤学,而且勤思,到死如此。他的著作有《楚辞注解》等8大卷。他很敬重毛泽东,解放后曾将一套《楚辞注解》通过邮寄,呈送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因工作繁忙,便委托郭沫若先生予以复涵,肯定了他的学术成就。

     戴之麟爱憎分明,痛恨黑暗腐败,向往光明。他在教新学课时(别于私塾课),见到书中那些虚伪的东西,就当着学生的面痛斥抨击,还将课本上的蒋介石像用笔划上杠,说蒋比春秋时期的梁惠王还狠毒。梁惠王还有纳谏从善及恻隐之心,见牛被人牵去屠宰,便问明其原因,嘱人解除了对牛的屠杀,而蒋介石杀了那么多人,没有一点恻隐之心,一点仁义都不讲。他当时曾预言:国民党反对派迟早要垮台的。1935年汉江发大水,年逾花甲的戴之麟自发组织群众护堤,保民安民。日寇侵占钟祥后,派人请他到日人开办的学校任教,被戴之麟拒绝。他在家自办私塾教穷苦人家孩子,过着清贫生活。戴之麟一生虽然奉行不入党不进会,但他还是同意长子戴大斗参加了贺龙的红军队伍,大革命时期在福建牺牲(戴家为烈属)。

    1936年戴之麟受聘参加编修《钟祥县志》为主笔之一。抗战胜利后,戴之麟联名钟祥的有志之士向政府建议加强钟祥城区建设,将汉水改道与北湖相连。并将北湖与南湖之间的山体打通,在新开掘的人工河两旁建设钟祥新城,改道的汉水从易家山头出去,与下段的汉水道相衔接。其建议被县府采纳并会同省建设厅共同规划后准备实施,所行路线的木桩都打好了,但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其事便成了泡影。

     解放后,戴之麟一度在荆州博物馆、本县文化馆工作过一段时间,主要是整理地方历史文献。县里有什么重大活动,必请戴之麟老先生参加。告老回家后,他每日除了读书写作外,一有空便身背竹篓,手拿长钳,在街头巷尾拾果皮、纸屑、垃圾、保护环境。

    戴之麟一生最让人称怪的是他一年四季身着一套长布衫,腿穿夹裤,一双布袜,一双大布鞋。再热从不在外赤身;再冷,从不穿棉袄、棉裤、棉鞋,头不戴帽(光头),手不提烘炉,用运动驱寒。他这样做除了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外,还有一个重要原由:他的父亲是名泥瓦匠,因饥寒交迫,被冻死在街头。所以,他一生不着棉衣、棉裤、棉鞋、棉帽,以示不忘根本,表达孝亲。他一生不穿洋布,以示气节。刚解放时,政府派人送棉衣、棉裤等上门,被戴老先生婉言谢绝。

    一生光明磊落,心怀宽阔,清心寡欲,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生活简朴,爱好运动,挑战寒冷,这是戴之麟高寿的秘诀。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