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在荆门过年

时间:2013-02-04 00:00     来源:     作者:李军    点击:

      乡下忙八月,街上忙腊月。现在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物资丰富了,特别是到了年末岁尾,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过年。作为一个外地人,我恰是从在荆门开始,才真正的开始为传统春节而忙年。

  说起荆门,屈指算来,我与她已经有了三十年的交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与位于207国道旁果园路以北的荆门玻璃厂有过几次业务往来,后来,又与逐步发展壮大的后港荆玻集团多次打交道。特别是荆门成为省辖市时,我三姐夫妇二人从荆州调往荆门,我就成了荆门的常客。现在,我们四姊妹家里已经有了荆门的女婿、媳妇多人,当然,第三代在荆门土生土长的七八个人中,最大的已经在读研究生了。每到春节的集合号吹响时,天南海北的游子奔到荆门这个集结点过年,内心就有一种无名的激动澎湃。因为各家的人员多少有别,吃团年饭,我们一般是人多的家庭单独准备,人少的或者有人在外地不能赶回来过年的,就两家甚或三家聚在一起,图一个欢快,图一个热闹。有那说不完的亲情话语、道不完的思念与挂牵,有那千朵桃花一树生的浓浓和谐气氛,不比什么都强?!

  小时候忙年,我慢慢地由吃客变成打下手的,大人则会摸着我的脑壳说又吃了一个年豆腐,意即祝福我又长大了一岁。成家后,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十几年来一直都是大年三十的中午妻子把团年饭端到桌上,我才匆匆赶回家。直到2007年儿子结婚后,刚好在单位退下来的我,才在荆门开始真正的与中国的千千万万忙年大军一起并肩战斗。为了一桌丰盛的团年宴,我跟着妻子在商场里转悠,把菜市场里的大包小包往家里提,每次都是手指肚儿被勒得紫印好久恢复不过来。因为我们家有一个规矩,就是招待同一客人尽量不弄相同的菜,所以要买的花样就特别的多而杂。记得去年,我分门别类列个菜单,竟然有40多道菜,自己都十分的惊奇。当然,因为餐桌摆在荆门,石牌豆腐、长湖鱼糕、钟祥蟠龙菜、十里风干鸡等荆门的土特名产,家里没有的就一样都不能少的统统搬回家。到了正月初一,按照长幼有别的顺序,我们三家小的就拖儿带女不约而同地给三姐夫他们拜年。宽大明亮的客厅里,三张桌子打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二三十人齐聚在一起,还有几个小屁孩围在茶几旁开小锅小灶,桌子上摆放的年货零食、瓜子糖果,孩子们再也不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只能当看菜,不但可以放开肚皮岔着吃,而且我们还要担心“小公主”、“小皇帝”们愿不愿意赏脸吃。我们老一辈四弟兄从大到小依次坐在上首正中间,下首相对应的则是三个姐姐和我爱人,接着就是从大到小一个一个家庭的子女们敬酒,小一辈也是一轮接一轮依次类推。祝福的、许愿的、敬酒的、奉菜的,午宴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真可谓满屋饭菜飘香,欢声笑语鼎沸。好的是他们家房子有160多平方米,客厅也是超大面积的,人越多倒越显得有气氛。正月初四,约定俗成的是在我家相聚。初二的去拜丈母的回来了,抽空去与同学相聚的赶来了,三个姐姐携家带口的一家一大帮子,自我取笑是按传统习俗回娘家,因而又一次聚成团圆的高潮。我老家松滋离这里刚刚三百里,高速也不过两个小时,亲友们时不时地开车过来,我们的饭还没有端上桌。父母对远方的游子望眼欲穿,亲友期望节假日与亲人团聚……凝结亲情的平台说有多大就有多大,一个“年”字牵动着海角天涯。一顿让人难以忘怀的团圆宴,家乡的 “年俗”和风土人情以及血浓于水的亲情,都包含在那飘香的团年饭中。在我家相聚,既是团聚的收官之作,也是下一轮自由组合的开始。因为,相对于地道的老荆门人来说,我们毕竟属于外地人的范畴,在荆门除了几个准亲家,也没有其他亲戚。

  在荆门过年,我们这一大家子,既是荆门的过客,亦是荆门的建设者。但对于现在的荆门而言,我们有一半已经融入到荆门,融入到这美丽而好客的荆山楚水之中,成为了荆门的一分子。所以,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荆门是我的第二故乡。

(摘自《荆门日报》2013年2月3日4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