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不惑2002: 西窗夜话

时间:2008-07-23 00:00     来源:     作者:胡 耕    点击:

多看看美人
    从古至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汉乐府诗句为证:“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有流行大街小巷的通俗歌曲《女人是老虎》为映衬:修行不短的小和尚下山,只是偶然瞟了一下女人,就让“老虎”闯进了心窝不知所措。有一则儿童故事作补充:住在偏僻乡村的稚童,跟随老父亲进城逛了一趟。回家的时候,缠着父亲硬要带几个“鹅”(美女)回家。还有那被捧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曾国藩,他在《曾文正公手书日记》中记载:“在彼(田敬堂家)应酬一日,对楼上堂客注视数次,大无礼。”例子不胜枚举,故圣人孔子曰:食色,性也。
    爱美无可厚非。不过,国人因社会环境和传统的道德观念约束,哪怕看美女,极其掩饰、矫作行为,多半是用余光窥视;假使正面相对,也是故意左顾右盼,眼神不会停顿长久。倒是西方人大方,毫无做作咧咧之举,见到令人倾心之人,会主动走向前,表达爱慕之情,彬彬称赞:真美,或多么漂亮。看下美人有何不妨。时代发展与进步,国人也慢慢地开放、胆大起来。前段有媒体报道:漂亮的前奥运会体操运动员刘璇在中国农业大学拍摄自传体电视连续剧《我和我的父亲》镜头时,正值大学生们午休。围观人数不少,旁边男生楼的窗户更是人头簇簇。莘莘学子
们被她美丽的气质所折服,不知是谁带头高叫了一声:“刘璇,我爱你!”于是,整个男生楼都响了此起彼伏的应和声。
    近日,在网上尽情浏览,一则内容让我停顿细看,慢慢咀嚼:看美人,不仅能让人大饱眼福,而且让人受益多多。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个男人只需要对一张魅力迷人的美女照片看上45秒钟,就足以让这个男人的体内发生强烈的化学变化,虚荣心和好胜心戏剧性膨胀起来。这个男人就会想:我的收入还要增加一个百分点;我的事业一定要成功;社会地位必须跃上一个台阶;工作能力再加强;面包会有的,佳人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统计进一步表明,喜欢并大胆看美女的,一般都进取精神强,容易出人头地,事业成功者多。
    男人看女人如此,女人看男人也一样。
    生活中,人们总是不敢表露自己好恶,被世俗的框框抑制的太累。男人可以喝酒,与朋友畅饮阔谈;女人可以去听歌看舞,狂热追求歌迷影迷。但不可多看美人(俊男),要么被冠以“好色”、“花心”之名,或曰“水性杨花”、“轻佻”之词,如此,就会让一些“道学家”大做文章,往往令当事人声名狼藉。异性相吸,秀色可餐。只要不产生邪念、越轨行为,又有何不可。笔者胆大,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是觉得人应活得无拘无束一点,更洒脱自由一点。珍惜我们眼前的一切,更好地享受上天所赐予的美好生活。
    多看看美人,人会信心百倍。
女人怕哄
    现在流行一句名言: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我常常思考、捉摸。女人的一生幸福,往往维系在一个男人身上,偏偏好的男人不去喜爱,却要将自己往狼窝里推呢?其实,女人不是爱坏男人的坏,而是因为坏男人一般比较浪漫,并且懂得怎样哄女人开心而已!而女人向来对甜言蜜语毫无抵挡能
力(其实本来无需抵挡)。一句甜言蜜语会把女人说的脸红心跳,感到自己的一切都被这句话控制住了。女人喜欢被控制,这样才有安全感。
    我有一个最要好的同事,儿子虽在外地上大学,家中却还有一个八十多高龄的老人。可他该有多洒脱就有多洒脱,经常被好友拉去打牌,只要有请,他向夫人打个电话报告一下行踪就行了,从不担心自己回家晚了有什么责备。一天,我到他家去作客,才发现他最大一个优点。“您说怎么搞”、“按您意见办”、“您来坐一下”……对夫人左一个“您”、右个“您”,让人无不羡慕他们夫妻之间的融洽和尊重。
    人是怕哄的,特别是女人,不怕男人耍横,最怕男人来软的。男人如果把女人哄得舒舒服服的,那么,女人为这个家再苦再累也心甘。要是丈夫对妻子摆架子,那么没有哪个女人能吃这一套。这就是同事的高招。
    仔细地观察生活,女人最好哄,往往一句话,一朵花就足够了。女人不在乎你买多贵重的物品、多漂亮的衣饰送给她,常常在不经意间送一朵鲜花就行了。一朵花的花语,据说是“惟一的爱”,代表“我非常在意你”,我敢肯定她的笑容一定比那朵花更灿烂。
    幸福的男人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男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男人中,有些男人太强调大男子汉主义,或太过于自信,或太木讷了,或太不注意生活的细节了…一句话,不会去哄女人,尤其是在婚后的生活中很不注意说话及讨人欢心。真正的好男人不仅要诚恳善良,有责任感富事业心,深得众人好评;还要有一点生活的情趣,多一点耐心,少一点脾气。否则受伤的不总是女人,男人也一样。
    哄,实质上是一种生活的情调,一种个性的张扬,是沉闷中的激情,是火热中的清凉。多情的是女人,痴情的也是女人。女人的心最软,男人只要用一点心,哄女人的办法、技巧会很多很多。有时不要一味的顺宠,先抑后扬也是哄女人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哦。不过,最好,也最易的方式就是:舌绽莲花。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自己的女人,那么,不妨对家和人更依恋和顺从一点,经常用些情意绵绵的话去夸奖、慰藉她。如果只有两个人在场,肉麻一点也未尝不可。

男人怕捧
    女人常常苦恼、甚至头痛,不知买什么礼物送给心仪的男人。每一样东西对他来说,也许不过是锦上添花或者可有可无。殊不知,男人对礼物并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而且最容易得到满足。作为男人,他最喜欢的礼物只有三份。一顶高帽(不时向他送上一顶又一顶的高帽,称赞他、崇拜他);仰慕的眼神(即使他做了一件很笨的事,你还是送上这样的眼神给他);生命的安慰(让他知道,你会与他同甘共苦,你是他心灵的安慰)。
    在我看来,这三份礼物实际上可归为一份,那就是时时多捧一下男人。一方面,社会对男人的要求远远高于女性。因此,男人一出生就意味要承担沉重的责任。男人的社会形象,要求他们永远刚毅、强悍。而男人并非女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靠虚荣与责任支撑着自己精神世界的生活。适时给男人以奉承,无疑是一剂最好的强心剂,让男人感受温暖,感到对他的尊重,让人焕发出更饱满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复杂的社会生活使男
人感觉生活的劳累,产生一种厌倦、松怠之情。适时给男人以恭维,让心灵得到片刻的释放与慰藉,享受一种简单的快乐,会重新找回失去的劲头,克服迷茫与彷徨,去努
力奋斗。
    应该说,人是感性左右理性的动物。人人都真诚期待社会对他们公正的评价和人们对他们的关注、赞许。可以说,没有人不爱捧。如果他不爱,必定是不爱你捧的方法
和技巧。其实,男人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尤其在公开场合,你不显山露水、恰到好处的奉承,犹如你捧出稀世珍宝对人“献宝”,那不仅会让他雀跃欣喜,而且会存心永远感
激你。
   人有很多天生的缺点,都是长年累月形成的,很难改变。如果你经常没完没了的唠叨,甚至咄咄逼人,一味责备,即使再有涵养的男人也会被折腾的心烦气躁,忍无可
忍。苛求最终演变成真正的争吵,直至大打出手。有人说: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男孩。你要他听话,至少也给他点甜头吃吃。只要你掌握好逗他、哄他,你会得到“高利息”的
回报。只可惜,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实质上,捧,只要不言过其实,不虚情假意,就能畅行天下,就会受到天
下男人们的欢迎。
    对男人最大的打击就是蔑视,对男人最大的奖赏就是吹捧。
    捧,像一缕清风拂过,如同樱桃般甜人心怀;捧,如一道光芒闪耀,令人眼睛湿润,兴奋到颤栗。
    要想永远“俘虏”男人,那么你不妨不失时机地施予一点点吹捧。


挑战严寒与雪夜赌冻
    寒冷的天空飘着大雪,我蜷缩在屋内翻阅着当日的《楚天都市报》(2月11日),一则报道令我感慨万分,久久难以忘怀。
    “9日,在恒温零下20摄氏度的北京市昌平雪世界的冰雕馆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名抗寒高手‘宽衣解带’、身穿泳衣挑战抗寒极限。北京的心理医生、自幼学习少林武功的王中平在冰上坚持了4小时30分49秒,最后夺魁并赢得5000元奖金。”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虽然我们主宰着这个星球,是这里最高级的生物。但我们本身却很脆弱。不断的进化,让我们必须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我们的身体没有可以作为抵抗恶劣环境的部分,任何意外的事情都可以让我们灰飞烟灭。然而,人却拥有无限的力量,这个力量的来源就是我们的意志;只要能够启发意志力,就可以产生无限的积极动力。这种精神力量与体力强弱无关。体力会渐渐透支,可是意志力随着环境、随着意念的提升,会越来越强。这次挑战极限的五位勇士让我们油生钦佩。我在想,王中平之所以能取胜,除了平日里磨炼出的钢铁般的身体外,超常的良好心理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坚持到底的信念支撑着,顽强的意志力激发了他生命潜能的爆发,使他经受住眼前的严峻考验。
    人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生命蕴藏着无限的真谛令人思索。此时,我记忆中涌出一个类似但结局不同的故事。
    相传一个冰封雪地的隆冬,赵员外一家人正围着烧得旺旺的炭火吃着晚餐,他和西宾陈老师在喝酒赏雪。这时候有个叫花子穿着破旧的单衣薄裤,无声无息地佝偻着颤抖的身子站在他家的门口,赵员外吓了一跳,厉声喝道:“快走,到别处去,不要在这里冻死了害我。”那叫化子听了说:“老爷,我这个人冻是冻不死的,我很饿,饿得走不动了,你给点吃的吧,否则就要饿死在这里了。这倒真把你害了。”赵员外听了无奈,就叫家人赶快给点吃的让他走。他吃了之后,身子挺起来了,颤抖也停止了,他还谢了一声,便要走路。
    赵员外忽然好奇起来,喊住道:“且慢,我倒问你,你这人为什么冻不死呢?”叫化子笑笑说:“你看我,就这副穿戴,熬过了好些年,今年也大半个冬季熬过去了,还没有冻死,能冻死不早就冻死了?”赵员外摇摇头说:“我不相信,天下哪有冻不死的人?我同你打个赌,你今天在庭前那棵大桂树下站一夜,如果没冻死,我输给你五百亩田,一宅大房子,一爿当店;如果你冻死了,那是出于自愿,不关我事。你敢不敢赌?”
    叫化子说:”老爷可是当真?“
   “当然。”
    叫化子点点头,想了想说:“我只有一个条件,你答应了,我就赌。”
   “什么条件?”
   “给我一束柴禾,让我站在柴禾上就行。”
    赵员外想想说:“站着可以,但是不许坐下去。”
    叫化子微微一笑说:“一定不坐,除非我冻死了。”
    于是,赵员外派了手下两个人轮流监视着。那叫化子就在大桂树下的一束柴禾上站了一夜,天亮时赵员外起身看到他时,他两只脚还在柴禾上原地踏步呢。
    赵员外只好认输。这样叫化子就成了赵员外的邻居,
他也发了财,成了个小员外,讨了个老婆,组成一个富人
的家庭,丰衣足食,逍逍遥遥地过了两年使人羡慕的日子。
    到了第三年冬天。在飘洒了一场大雪之后,赵员外做东,请新员外来赏雪。叫化子披裘衣,戴裘帽,登皮靴前来赴约,两人开怀畅饮,还特意请了陈老师来,共同回忆起三年前那天的光景,说了许多的话。最后赵员外忽然笑嘻嘻对新员外说:“你真是天生的财主命,那一夜没死,就交了好运,日子过得好起来了。不过你还不算富,还不如我。你敢不敢再同我打一次赌,赌注还是那么多,赌法也一样,我若输了,再给你那么多,那你就比我还要富了。你若输了,不但白死,还要把原先赢去的那些归还给我。怎么样?”新员外乍听就不假思索地说:“那有什么难的,我……”说着他犹豫起来,看看自己身上的穿戴,脱下来人就会发抖,怎么冻得起夜呢?赵员外看他为难,哈哈一笑,开导他说:“你看屋檐上挂的冰凌,还没有当年粗,没有当年长,可见今冬虽冷,不及当年。当年那种冷法,你却经受得住,现在倒做懦夫啦!”新员外被这一激,泼皮的性子就出来了,站起来:“谁做懦夫?赌就赌,还不是保赢嘛,你可不要肉痛!”说着,两人赌了起来。半夜刚过,新员外就坐下去了,他想把柴禾遮住身子,哪里有用?天不亮就冻死了。
    世事无常,人是会变的。冻得铁硬的骨头,在暖窝里焐了两年,自然也焐酥了。这个道理,我想无人不懂,无奈不常去想它就是了。其实靠这一简单的道理,可以想通社会上许多复杂的事情。
细雨不须归
    时代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关于健身,有着不同的方法。报载,时下在国外正流行雨中行、静坐思、饭后息、挺起胸、常唱歌等风潮。冒着霏霏细雨逛街或散步,已是欧美人的一种时髦。
    雨中行,成为一种流行健身方法,我想自有它的道理。微微细雨.最温馨、最动情,也最有韵致。其清新之气荡涤了纷扬的污秽尘埃,淹没了功名利禄的喧嚣,使躁动不安的现代生活溢出几分朦胧、几行安谧。人置身于其中慢慢行走不仅有益于肺和大脑的保健,更会让人不忍用一丝半点的恶意邪念沾污这大自然的恩赐,会渐生一片思意,那久违的情感悄然袭上心头,不知不觉中滋生几许甜蜜,心底流淌着一条人生走向,身心得到最好
的游憩与放松。
    感受雨中行,仅人在雨中而心却不宁,是无任何益处的。它需要心临其境、心融其情,才能令人真实领略其高屋建瓴之势,小桥流水之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钩船。(温庭筠)”、“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王维)”……其雨动情,其人也动情。如你的心胸清纯如雨,那么你的思绪之翼便能从中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寻觅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生命真谛。
    雨中行,无疑也是品味人生。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


茶也醉人
    漾漾细雨后,正是新茶上市时。
    阳春四月,人难得一时空闲。冲着那满街茶社(馆)打出的诱人广告,邀了二三良朋益友,择得一幽静、雅致、简洁的茶室,沏茶小憩,品茗畅谈。
    当服务员冲泡好新茶还未奉上,便觉清香缕缕漫溢;端杯嗅闻,气爽醒人;轻轻啜上一口,徐徐浸喉下咽,浅绿茶汤顿感平淡鲜美,真可谓“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大家兴致盎然,“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钱起)在不知不觉交谈中,我“牛饮”了六、七杯。在起身离开时,人不知怎地四肢无力,胸口发慌,踉跄了一下。幸亏有人反应敏捷,将我搀住。人只好又入座,稍息了一下,吃了一些瓜果才觉适应。
    回家路过书店,进去购得《听雨轩说茶》书一本,捧在手中细细慢读,人恍然大悟:自己刚才的失态是“醉茶”了。喝茶与喝酒不同。酒力厚实,容易醉人,人们往往时时提防,轻易不会出现问题。而茶,作为一种传统有益健康的饮料,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但也含有多酚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尤其新茶,由于储存期短,茶中含有较多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生物碱等物质,这些物质易使人出现“茶醉”。人们却往往不以为然,常常开怀“牛饮”。这样人就会“不胜酒力”,容易引起“醉茶”。对一个平时没有饮茶习惯的人,偶然饮大量浓茶,出现“醉态”,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喝茶也能醉人。掩书静想,思绪翻飞。据说美国人曾搞过一个实验,若把青蛙扔进滚烫的开水中,它会立即蹦出而安然无恙。而把它放在冷水中然后慢慢加热,早先它还在里边优哉游哉,待感到有危险时已无力挣扎,直至付出了生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的辩证法的确如此。

年轻母亲的较量
    近日闲暇在家静心读书。一位作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民族的较量实际是年轻母亲之间的较量。这位作家是由在不同国家见到的年轻母亲对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次,他到一英国朋友家去玩。这位英国朋友有个3岁的孩子,非要跟这位作家一块洗澡。这位作家就敷衍他:“你先洗,我一会儿就去。”等阿姨给孩子洗完澡后,这位作家没有去,孩子哭了,说他骗他,孩子的妈妈也跟他急了:“你怎么能骗孩子呢?……”而在中国呢?差不多每位年轻的母亲都会对孩子说:“乖乖别哭,妈妈给你买糖吃;听妈妈话,妈妈给你买小汽车……至于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是否兑现,那是另外一回事。中国孩子几乎都是在受骗的环境中长大的,在这样的养育方式下,他将来必然形成这样一种人格——对别人充满戒备,骗别人心安理得。你还指望他相信别人吗?
    在书中,作家还列举了无数的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是一个关于民族兴衰的话题,它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成为有用之栋梁,关键在于今日的教育和培养的方式方法。他们的心灵纯洁稚嫩得就如同一张白纸,靠大人,尤其是带他们、哺育他们的年轻母亲怎么帮助他们一起来描绘。“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细心,要想法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身体上健康,而且心理上也健康,这是很不容易的(俄车尔尼雪夫斯基)。”哲人这样告诫我们,也这样谆
谆提示我们,“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俄苏霍姆林基)。”一方面社会在发展,生活的环境也有了很多的变化,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停留在过去一套传统的教育培养方式上,应敏锐地留意身边细微变化,适时改变自己教育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因人施教,不能扭曲纯洁的童心,按照大人的意志设计安排孩子的未来。“未来将
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法雨果)。”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的教育就能拨开迷茫,清晰而有方略。
    年轻的母亲,多么神圣的角色和位置,你们的职责和民族的兴衰紧紧地联在一起,你们的较量是民族的较量。


Nine的随感
    日前,偶遇友人接小女孩放学回家。脖子上的红领巾映衬着小女孩红扑扑的脸蛋,惹人喜爱。
   “多大了?”我亲切地询问。
   “Nine!(9岁)”小女孩脱口而出。“Nine?”我感到迷惘,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
    这小小的一段插曲,让我在路上生出许多感慨。记得在那个精神贫瘠的年代里,“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口号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外语远远地躲离了我们的生活;课堂里除了学习、背诵最新语录外,就是革命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城里的孩子最欢喜的是开门办学,可以到广大的农村尽情地嬉戏、追闹,饱览花香稻熟的田园风光。改革开放,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已认识到外语,尤其是英语的重要性了,对学习英语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多少人在学英语,目前谁也无法统计。尽管如此,为什么学英语的困惑一直盘萦着心头。我这位堂堂正正、通了四级英语的大学生,面对小女孩的回答竟然反应不过来;走出国门,面对海关人员例行公事的询问竟只能笨拙地用“N0”应付,十年的辛苦早已付诸于流水了。
    急功近利是当今一大不良心态,很多人都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和回报。为迎合这种心态,各种媒体关于英语学习方面的信息反反复复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疯狂英语”让人们近乎“疯狂”。几百几千人一起喊叫,对消除恐惧也许有好处;而且能给刚学几句短句的学者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感。但语言终究是一门学科。“英语教育非英语教学”,我国著名的英语教授许国璋老先生早就说过:“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
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
    太过于商业化的英语教学炒作,对解决人们一时之急也许存些作用,但要真正学好语言是绝对走不通的。
    学习英语(任何一门外语)没有任何捷径可图,老想找捷径的人是永远学不好的。当然没有捷径不等于没有见效快的学习方法。学的得法,事半功倍;学的不得法,事倍功半。什么方法最有效,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有着五十年英语教学经验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薄冰教授所言极是: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我将多看故事多看画,多听句子多唱歌。语法我不学,完全靠模仿。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我将把好的课文念得正确、流利、烂熟,睡梦中会说出来,作文中会用出来。我还要读课外读物,并用简单的英语向我的同学复述故事的内容。我将学一点基本语法知识,以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但绝不去钻牛角尖。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自学青年,我将尽量结合英语实践(读、听、写、说)先把语法学好。就像查词典一样,我将经常查阅语法书。等我把基本语法掌握后,我将展开大量的英语实践,在实践中通过思考与总结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我将充分地利用好的词典、参考书,包括较高深的语法著作。
    国人崇尚“Nine”,它是自然数中的最大数,九九归一。今天,科学技术高速的发展,已将我们这个星球变成一个小村庄,村里邻居互相间需要了解、沟通、交往,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跨越外语这道门槛。


听不到与听不懂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则幽默笑话: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起轰。竞赛开始了,由于大伙都不信有谁能到达那座塔的顶端,只听到一片嘘声:太难为他们了!这些蛤蟆无法达到目的……无法达到目的……。蛤蟆们开始泄气了。可是还有一只蛤蟆在奋力向前摸索着向上爬去,围观的人们继续喊着:……太艰苦了!你们不可能到达塔顶的!其他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那只蛤蟆一如既往继续向前,并且更加努力地向前,比赛接近
尾声,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令人不解,一直坚持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终点。
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它就能够做到。一只蛤蟆向前问它为什么它能坚持下来到达终点。它们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这竟让我想起与之有异曲同工的一件事情。我不知道主人公现漂流何方,但他毕竟让中国足球冲出亚洲,打进世界杯,那就是米卢教练。
    在记者们问及他作为中国足球主教练有何优势时,让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竟把自己“不懂中文”说成优势,而且还是“最大的优势”。
    这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仔细一想,米卢这样说也有其独特道理的。众所周知,在米卢执教中国队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他的执教方式捏着一把汗,有多少人一遍又一遍地高喊“米卢下课”,甚至把他说成“江湖骗子”。好在米卢不懂中文,既听不懂那些急功近利的中国朋友在冲他喊什么,也看不懂报纸上网络上排山倒海般攻击他的奇言妙语。他便仍可以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心意和方法继续前行,最终让中国足球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与追求。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老天不公平,不让我们有所作为。而是我们太威慑于环境,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好端端地断送了自己。不要在乎别人怎样看你、说你,做自己的主人,坚信自己的判断,追求自己的理想,走自己的路,千辛万苦之后,一定会有成功的时候。


享受吹捧
    时尚越来越多,我想吹捧早已列入其中。
    也许是“出生”不好,世人总是以蔑视目光待之。但在实实在在的现实中,无论你,还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领导……无论何时何地,它却又大行其道。可以说吹捧无处不在,无时不可用。
    其实,吹捧又有什么不好。从人的需求形态讲,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有三种:一是生存的需求;二是生理的需求;三则是精神的需求。叔本华在《幸福论》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是各自生存之花,也是各自生存之果。”与己无关时,没有人喜欢吹捧者;与己相关时,没有人不喜欢吹捧者。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人被那些听起来有点肉麻的话奉承的高兴不得了,原因其实很简单。
    吹捧即美言。美言就像歌唱一样,用最美的词语、最悠悦的声音,句句入耳人心,令人荡气回肠,飘飘欲仙。当然,吹捧也离不开肢体语言的辅助,恰到好处的一次紧紧的握手,一次深深的拥抱,一次轻轻的拍打,比说上十句美言还令人感到舒畅,记忆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凡有捧的行为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见《这个与那个》)。”抛弃自私自利的动机,善意的吹捧也未必都想捞便宜。它是出于关心一个人、爱护一个人,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维护被吹捧者。这样的吹捧给对方的感觉好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燃烧你的心。”有很多平凡的人,可能因为一个善意的吹捧,便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有很多失败的人,可能因为某—个
善意的吹捧,从而使他走向成功。
    万物有度。吹捧要讲究方式、方法,不适当、不到位的吹捧,自然就等于制造了一个噪音,不仅引人反感,甚至招来鄙弃。一定要把握好场合与对方情绪波动的情况。吹捧,一种有益行为的最佳时间,就是瞅准那种行为正在向高潮发展的时候。不过,还需注意,吹捧的语言是有身份的,吹捧者也是有身份的,同样一句话,效果却迥然不同。
    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沉浸于现实。繁杂的事物使得人们让烦躁、忧郁、嫉妒、愤恨等等纠缠,并非始终有快乐相伴。特别在竞争中搏击,时常都期待着他人的关注和关爱。因此,多多奉承几句好话,并非标榜你的脸皮厚实,道德品质卑劣,而是在播洒一种快乐,是在化腐朽为神奇了。
   享受吹捧则是人的一种心理调节。只要没有功利目的,尤其是朋友、亲人、同事之间相互吹捧几句,听着也颇开心,也颇回味向上。
   不妨多吹捧些吧。这是市场经济中情感培养的最小投资,它只是人的舌头多打了几个滚而已。


女人与书
    又逢“三八”妇女节。今年的媒体给予了超出以往的关注。翻阅众多的文章,一家省报刊登的“豆腐块”,让人顿生感想。文章的标题为:三八节,女人该做的一些事。文章列举了女人应该做的八件事,比如做健康检查、寻民间美食、看一场电影、上网聊聊天、送女同事礼物等等。尤其强调要去买一本好书看看。“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女人们平时在办公室里看的报纸和流行杂志,信息虽多,却如同快餐一样,没有什么‘营养’。聪明的女人应该趁节假日在书报摊上,好好淘一本好书回来,摆在床头,开始和哲人对话。”
    纵观人类历史,女人与书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在那已过去的悠久年代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左右着广大妇女,男人们认为女子不必读书,只要通晓闺阁之事,熟悉厨房之艺,便是个好女子。到了近代,虽然妇女解放运动不断深入,但陈旧的观念依旧没有完全根除,重男轻女思想常常让上学的女孩辍学等等。只是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女人与书便紧紧连在了一起。不过,也许是女人天生丽质,也许是多情善感因素,与书的关系又有着种种不同的差异。特别是互联网信息、电视信息、报刊信息的加入,读书不再温馨、轻柔、舒畅,相反更多的是幻想、急切、敏感,甚至产生对书敬而远之。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尖刻之话。当一名女子经历了坎坷道路后,人们就会白眼地说道:书读少了的。真的如此吗?报刊上不乏载有女研究生被女文盲人口贩子骗卖诸如此类之事。女人太相信书中的内容了,不然,琼瑶的小说为什么会让处于青春期的纯情少女乃至中年妇女痴迷呢。
    近日读董桥先生自选集《品味历程》,其中有一则关于人与书的短文,很值得人玩味。“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倒过来说,女人看书也会有这些感情上的区分:字典、参考书是丈夫,应该可以陪一辈子;诗词小说不是婚外关系就是初恋心情,又紧张又迷惘;学术著作是中年男人,婆婆妈妈,过分周到,临走还要殷勤半天怕你说他不够体贴;政治评论、时事杂文正是外国酒店房间里的一场春梦,旅行完了也就完了。”
    不管怎么说,“所有的书分为两大类:风行一时的书和永久不朽的书。”开不朽之卷具有益,若开风行之卷,就不一定全有益的。女人情感最为脆弱,尤其注意不能凭一时之好,匆匆忙忙挑一本,一定要过细再过细、慎之又慎。
    选书如选夫。选一本好书实则不易,如掘得一井甜水,则日日沁人心脾;若挖得一眼苦水,则天天蚀人心态,让你一生没有好日子过。


闲侃数字
    双休日。朋友发来短信息,打开一看,是一则与数字有关的幽默。
   “9看见6说:没事儿玩什么倒立啊;0看见8说:胖就胖吧,系什么腰带啊;7看见2说:别以为你跪着,我就会嫁给你;2看见5说:哟,几天没见,整容了!”
    嘿,几个形体单一的数字,经朋友这么一编串,个个都活灵活现起来,妙趣横生,闹出孩童般的天真,意趣盎然。
    看来,数字早已不是先前只作描述世上万物量与形的“无情物”了,也追赶着时髦,融入现代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起初,这种感觉还让人不以为然,“4”与“8”不就是“死”和“发”的谐音吗。然而,当信息化作为当今社会主流,悄然走近的数字就以不同的身份变得受人们亲睐起来。数字情话,已成为一种时尚。打开网页,铺天盖地的一组组数字,将你笼罩:“1314一生一世、360想念你、77885亲亲抱抱我、829475被爱就是幸福……”让你饱尝甜蜜与幸福。
    数字就是这么奇特。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发音,焕发出令人眩晕的光彩。不过,这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你如何去认识、理解数字。记得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而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诚然,这作为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某种程度上给后来的自然哲学以及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
消极影响。但是,正如列宁告诉我们,毕达哥拉斯是“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幻想间的一种联系。”用心去看待、思考,简单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内存着无穷的智慧。据悉,最近在网络上评选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时,零被列入提名之中。从数量上讲,零是无;从数字上看,零是一个数。若是在零前加上数字1,其数便不是l,而是1的10倍;若是没有零,加1时,其数不变,1还是1。这足见零的份量和价值。它一方面是神奇的“无”的容颜;一方面是奥妙的“数”的姿态。这就是零的观念。
    数字的启迪靠我们慢慢去品悟。当你赋予它一定的内涵后,其显现的将是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O.5+O.5=?,从等式上看,是道再简单不过的加法题。当将它视为人生的一个等式时,它告诫我们的是应该如何去维护婚姻与爱情。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一种奇妙组合。男女双方带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带着不同的阅历和个性、带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走到一起,组成一个整体。如果用公式来描述,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即两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走到一起。
    数字虽然简简单单,朴实的外表下确实蕴含着内在的高洁。当现代人厌腻了华丽堆砌的词藻之后,数字便成为我们表达和倾诉的另一种语言和方式。


忘记之益
    儿时的记忆常在心中泛起。
    在那红彤彤的年代里,领袖的篇章和话语塞满了脑子。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是伟人列宁在总结过去教训,取得苏维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告诫后来革命者的一句名言。一方面,我们品尝着用野根烂菜做的“忆苦饭”、“思甜饭”,极力去感知过去那“万恶的旧社会”和幸福新生活来之不易;一方面用虔诚的稚心聆听英雄讲述的历史,汲取革命的思想,牢记那深刻的教诲。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给人许多知识,许多启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记住自己的历史,可以明是非,辨方向,知兴衰。对于一个人来说,记住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历史是一本时时可以翻阅的书。然而,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知识的增长,对伟人的这句名言,自己渐渐生出人生许多不同的感想。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有时也真的需要“忘记”。
    忘记自己经历的辛酸与苦难,可淡化对命运的嗟叹和对生活的悲愤以及无比痛苦的煎熬,恬然地面对现实,从容地过日子;忘记自己曾经的荣誉与辉煌,可消弭对过去的依恋,带着平淡,怀着期待,让一切从头再来;忘记身边的喧嚣与不尽的纷争,可以摒弃烦恼,思想不停,灵感不竭,做所愿之事……
    可以说,忘记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味良药。学会忘记,是一种痛苦抉择,是对人生的一种释怀。不然,人只能永远活在昨天的日子里。
    人生短暂,人不能总背负着毫无价值的包袱匍匐前行。唯有忘记,远离过去,你才能清醒理智面对自己,才会有新的明天。
    计算机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前一阵子我的电脑速度明显变慢,行家指出说可能是硬盘上的垃圾文件太多。要用软件把其删掉。遵旨照办,速度果然快多了。这对于人生也是个启示吧。


感受音乐
    “雄浑的交响序曲《红旗颂》拉开了2003年度‘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的第一乐章,200余位部级领导在这个周末的晚上走出繁忙的政务,随着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李心草的指挥棒和即席讲解,走近交响乐。(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这不失为开年的好乐章。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历来享有艺术王冠的美称。这位得天独厚的欧忒耳泊女神,以她自由潇洒的风采和独有的表情能力——通过有规律的音乐的变化和运动过程,表现和传达某种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从而在人们精神世界里占有显要的位置,焕发出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主要在于音乐的“主情”性,比起其他艺术来,音乐更贴近人们的心灵,因此也最能直接表现
和激发人的情感。她情思所至,触及人类心灵的一切领域。正如李斯特所说:“音乐虽然不能叙述和说明你是什么,但是你心灵的一切活动,只要是明确的,它却都能再现出来,表达出来。”特别是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字表现”的情感,通过音乐往往可以达到神奇的艺术境界。
    音乐是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听觉艺术,它给人以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曾使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为之心驰神往。圣人孔子就曾在35岁那年,与齐国的最高乐师谈论音乐,在那里听到“韶乐”,美妙的乐曲感动得孔子入了迷,使他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音乐让人类的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早在魏晋南北朝,嵇康就曰:“躁静者声之功,哀乐者情之主。”又在其《琴赋》中云:“导养神气,宣和情感。”这两句话解释为:音乐通过其给人以躁静的功能,使人内心已有的哀乐之情得以渲泄,归于平和,从而养心、养神、养生。的确,由于音乐形象通常呈现的模糊性和不确性的特征,使情感的表现往往不具有特定的语义内涵,而是人类某种普遍体验过的感情的传达,也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一种本质力量的揭示。所以,音乐很容易激起人们思想的共鸣,产生一种强大的感
染力和情感的凝聚力,陶冶人的心灵和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和毅力。这中,尤其为交响乐,它从不同方面用多种器乐自己的特色来表达情感,并展现出丰富的生活和艺术的美。感受音乐,感受交响乐最大的益处恰在于此。
    尽管音乐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心情的浮躁、肤浅等等,一般的人除了熟悉自己喜欢的几首、几十首歌曲外,对于较基础的音乐知识就知之甚少,甚至远离了音乐,沦落为“音盲”。感受音乐,就是让人们在轻松的欣赏中、评析中了解音乐的大概,由片面的认识上升到全面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知识,陶冶心灵。
    常言道:人生如歌,历史如乐。
    音乐这个没有国度没有语言隔阂的艺术,她给我们带来快乐,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情感。让音乐,如春风在新的一年时时拂动我们的心扉……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