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话说漳河水库

时间:2012-01-16 00:00     来源:     作者:关明成 肖洒    点击:


  在荆门城区西南部,有一座方圆达104公里、库容量达20.35亿立方米的巨大人工湖,它就是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这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发电和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
 
  关于漳河
  漳河是长江中游较大的支流——沮漳河的东支。它发源于南漳县三景庄,经板桥、东巩到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马河、漳河,然后至当阳市两河口与沮河汇合为沮漳河,在荆州附近注入长江。古时,因漳河水时清时浊、亦清亦浊,古人以“清浊为漳”命名。
  漳河中上游为荆山山脉,地势险峻,植被丰富,雨量充沛,四季有水。枯水期流量为12立方米/秒,汛期为368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为8.5亿立方米左右。
  漳河在修建水库之前是一条洪涝与干旱频发的害河。由于上游山势陡峭,每逢暴雨,山洪汹涌,中下游溃堤成灾,同时增加了长江中游荆江段防洪压力,严重影响荆江大堤安全。据史书载,自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至1949年百年间,漳河共发生洪灾50余次,平均每两年一次。由于地势等原因,漳河中游流域的丘陵岗地又是一个十年九旱的缺水地区,据历史水文资料记载,漳河中游地带小旱年年有,中旱两年一次,大旱五年一次。因此,在荆门东宝就有这样的民谣:“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天旱地冒烟,十年九不收。”
  漳河流域是荆楚文化的摇篮和发源地。荆或楚都是漳河两岸荆山上生长的一种低矮的灌木,即荆条。楚国的先辈就生活在漳河之滨、荆山之上。楚人以“楚”为国名,就是要表明自己是从山林中成长起来的国家。因此,古书上就有“江汉沮漳,楚之旺地”的记载。楚国立国800多年(公元前1039年至公元前223年),其早期的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就是在漳河流域展开。古人形容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说他们推着装满柴草的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山林中奔波。正是有了漳河、荆山这块热土,有了楚国先辈的艰苦奋斗,才有战国中期楚国的强盛时期:动兵周郊,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疆域达大半个中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水库建设
  为了根除漳河水患,减轻长江防洪压力,灌溉部分江汉平原良田,促进粮油丰收和农业发展,解放后不久,国家和湖北省提出了兴建漳河水库的设想。1957年11月1日,湖北省人委提出了兴建方案。1958年7月1日,漳河水库工程在财力困难、物力缺乏、粮食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施工设备短缺,加上施工期受洪水威胁的严峻形势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施工历时8年,于1966年10月1日基本建成。国家总投资9140万元,投工5226万个,完成土石方4119万立方米,混凝土85万立方米,建设5坝9闸、3段明槽、2座电站、9级渠系、各种建筑物15000多座,形成了地跨荆门、襄樊、宜昌三地市,总库容量20.35亿立方米的全国大型水库。其主要工程项目是:
  观音寺大坝:漳河水库枢纽主体工程,拦截漳河主河道。坝高66.5米,长630米,顶宽8米,用484万立方米土石垒成,为亚洲第一土石坝。
  鸡公尖大坝:坝长1015米,高58米,顶宽8米,完成土石方300万立方米。
  林家港大坝:坝长330米,顶宽6米,完成土石方27万立方米。
  王家湾大坝:坝长280米,顶宽6米,完成土石方30万立方米。
  副坝:长11公里,最高15.7米,顶宽6米,完成土石方121万立方米。
  三大明槽:由于观音寺库区容量小,而漳河上游来水量大,鸡公尖库区大,来水量小,为了互为补充,互为贯通,修建了两库之间的清净庵、黄家塝和姚家冲三道明槽,分别为30米、22米和20米,形成全长5500米、底宽10米、最大深度26米的联通水渠,完成土石方151万立方米。
  此外,漳河水利工程还建有水闸8座、9级输水渠道13990条,总长达7167.60公里。
 
  综合效益 
 
  漳河工程最初的设想是抗洪防涝、抗旱保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又发挥了城市供水和生态旅游等效益,成为集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发电和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抗洪防涝效益。漳河工程建成后,先后拦截洪峰流量超过1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49次,防洪减灾效益达106.7亿元。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抗洪斗争中,三次调洪错峰,控制洪水下泄,为保住长江干堤,保住江汉平原,保卫大武汉,夺取抗洪全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是农业灌溉效益。漳河水利工程建成后,灌溉了荆门、襄樊、宜昌部分县市土地260.5万亩,累计供水达163.5亿立方米,使灌区的粮食产量由3亿多公斤增加到14亿多公斤,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多亿公斤。
  三是城市发展效益。由于漳河水库的兴建,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大批中央、省属企业如荆门炼油厂、荆门热电厂、宏图机械厂、襄沙化工厂、东光电子厂、六O五研究所等落户荆门,从而促进了荆门城市建设的迅速崛起。改革开放后,正是依靠丰富而优质的漳河水,金龙泉啤酒厂、中天药业、葛洲坝水泥厂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近几年来,又依托漳河水,福耀玻璃、李宁工业园等相继落户荆门。可以说,没有漳河就没有中省企业落户荆门;没有这些大中型企业就没有荆门中等城市的建立和发展。30多年来,漳河水库累计向荆门城市工业及居民生活供水达18亿立方米。
  四是生态旅游效益。漳河水利工程建成后,形成了36个岛屿、160多个半岛,生成了30多万亩森林,使库区及周边成为绿色的海洋、植物的王国、动物的天堂,从而成为旅游休闲胜地。2002年,漳河水库被水利部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目前已形成以观音岛和观音寺大坝为主的佛教文化、工程游览和生态观光的风景区,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2008年达16万人次。
  五是综合经济效益。漳河水库建成后,漳河人按照“以水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经济,已初步形成水产养殖、林果种植、水利发电等多种经营产业格局,每年实现产值2亿多元。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