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莫愁前路无知己——程宝林及其诗文

时间:2013-01-29 00:00     来源:     作者:邓三君    点击:

      我与宝林接触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宝林在全国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了。一是,他在读大学期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雨季来临》,这在全国出版界、诗歌界和大学校园,都是一个创举,轰动全国。后来,我接触到全国各地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大学时期爱写诗歌的文艺青年,每每谈到诗歌运动,虽时隔十几年,他们依旧激情满怀,满目钦羡,大赞宝林当初对他们一代的影响。二是,宝林的诗歌在大学生诗歌中独树一帜,清新、朴实,具有博大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哲智意蕴,成为学院诗歌的典型代表。现在,当人们检索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成就和代表人物时,程宝林的名字理所当然显赫其中。

  尽管我的写作发端也是从写诗开始的,但我终究不懂诗,更不会写诗。也许是爱屋及乌之故吧,当我接到宝林寄来的诗集《程宝林抒情诗拔萃》时,很是兴奋,我们全家从中午一直读到晚饭时分。这般狂读,迄今为止,在我的生活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人家说文如其人,我以为诗亦如其人。宝林的诗,不晦涩,不清高,不玄虚,看似平常而绝非平常,就像多数人爱吃的蹄筋,虽然是一道普通的菜,可是越咀嚼却越是出味。如说到父爱,诗人看着一个骑童车的孩子在人群中穿游的情景,便生发了担忧之心,进而诗人便幻生了自己就是这世界上所有孩子的父亲,有监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的情怀。如说到爱情,诗人并没有“风花雪月”地用玫瑰,用蜜语,用山盟海誓表述,而是用“柴米油盐酱醋茶”,用“互相看着对方静静地幸福老去”来诠释。如说到圣洁,诗人说两个赤裸裸的男女,躺在一张床上,可以用心念为界。强调心灵的圣洁,摒弃人们在性方面的世俗偏见。那些诗歌原句我已无法记清了,但是其诗意诗旨却像曾经写在黑板上的字迹,一直若隐若现在我的心屏。 

  1994年9月,宝林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四川飞越到了万里之外的太平洋彼岸美国,进行诗歌交流与讲学。在此之前,宝林曾多次来信告诉我他的人生理想:走出国门,把中国的诗歌推介给世界,把世界的诗歌引进到中国,并用双语写作,成为国际文化人。

  出国之前,宝林已经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生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版了散文集《烛光祈祷》。在到广东之前,我收到了宝林寄给我的这部新书,在扉页上,宝林题写了字:“岁寒三友梅竹松,文坛三君你我他”(指宝林、三君和荆门到惠州的另外一位文友)。宝林的字,一如他的人,看似笨拙,却满含灵性,一派大气和老道,极为耐读。

  宝林去美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除了上学攻读他的艺术硕士,就是写作。在这段时间,我以为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在散文方面的突破。以国际人的视野回望中国,此期间写出的关注中国农民、农村、农业的系列文章,集中收录在《一个农民儿子的村庄实录》、《故土苍茫》集子里,成为他散文领衔中国散文高地的独特风貌和领域地标。而他以国际视野、国际情怀、国际观念所写的有关“9·11”事件、汶川大地震的散文,充分表达了一个具有鲜明是非观和价值观的世界公民,尊重生命、悲悯生命的博大情怀。不可忽视的,是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对汉语文字艺术在语言、意境、灵感的创作与运用的综合实践贡献,仅在《废园纪颓》、《望蜀记》、《豆腐之美》这些作品中便可领略他的学养、灵气和创作才情。

  2011年6月12日,宝林来惠州看我们一家人。这次见面,他送了我两部书《中国的异端》和《程宝林诗文论》,在书里,我洞见了宝林的精神圣殿。通读《中国的异端》,我发现宝林在思想领域有了很大的创建,由此让我关注到了宝林的博客,几乎回读了他的所有博文。其实,在这之前,宝林亦有将他的思想随笔著作《洗白》发电子版给我。在这些文章中,宝林用批判的眼光、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对中国的乱象进行剐皮式的揭露与批驳。身为一个华人,一个农民的后代,他的视野关注的不再只是农民农村,更多投放到关乎农民农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进步的政体和民主制度上。这是他有别于一般文人的思想高度的具体表现。

  他的思想随笔,没有大话空话,都是将某一具体事件,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剖析人性缺陷和制度弊端,从而向中国民众宣传法制治国和民主思想。在国内,他曾是省级党报的编辑记者,对国情有着相当的了解。出国后,当他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用世界的眼光反观中国现象的时候,他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前途有了揪心的担忧,责任感和紧迫感也由此而生。他便把开化民智、鼓吹民主、引领民舆当作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读着宝林的思想随笔,似乎感受到他的文风发生了变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修辞,只有结实质感的文字所揭示和直指的事件或问题的核心。当我在《程宝林诗文论》“万山应许一溪奔”的跋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我才攀摸到宝林的文学走向与境界的高度了:“如果说,我80年代的写作,主要是出于虚荣的话,那么,90年代以后的写作,则境界提升了一点,成为受成就感驱动的写作……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涉足杂文、思想随笔、时事随笔的写作后,我想,我渐渐地进入了‘灵魂’写作阶段。”由此,他给自己下了一个结论:“我深知,如果我的作品,不能写出那片大地上的苦难和苦难中的坚韧,‘诗人’和‘作家’这样的称号,我就不配。”灵魂写作,乃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这是宝林为自己所设定的人生航向。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