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车子

时间:2012-10-30 00:00     来源:     作者:丁艳红    点击:

      我生活中接触最早的车子是自行车,当时在农村土话叫“脚踏车”、“铁驴子”。自行车在农村出现之前,大家出门都靠步行。父亲在漳河三干渠的一个管理站上班。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工作需要,公家给他们站配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这应该是我们村最早出现的一辆自行车,对于几乎算未出过村门的我们来说,这是少见到的稀罕物。父亲骑自行车带我到姥姥家,要经过一个移民点。那里的孩子才看见自行车,简直是全点沸腾,十好几个孩子像鲁滨逊发现了新大陆,一路兴奋地大喊着“铁驴子、铁驴子”,一路就不管不顾地跑过来。父亲加快了车速,那群孩子跟在车后跑得气喘吁吁,直到掉了好远,才悻悻回转,我的一颗小心才算放下。骑了几年,爸爸的新车成了旧车,小村里的自行车才算基本普及,那时几乎家家都拥有了一辆,好些的自行车,如当时的永久、凤凰、飞鸽等名牌要二三百多元钱一辆,都是家里的财富。

  生活在这样闭塞的小乡村里,我们像舞蹈演员一样快乐地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行走在我们的路途上。这天,我们居然在路上碰到了一辆绿色的崭新手扶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突突”地冒着白烟与我们擦肩而过,致使我们难以收回回望的视线。一到家,就听到大人们在谈论:某某花了三千多元钱买了辆手扶拖拉机,说是跑运输,还贷了好多款哟。透着佩服与担心。不过,他们的担心很快消失,只剩了佩服:狗日的,还真能呢。不出三年,那原来穷困的拖拉机手就盖了一套石基大瓦房,墙上涂了白白的石灰,直打人的眼。村里人一看势头,就有人接着买了手扶拖拉机,据说收入都还不错。手扶拖拉机当时也可做我们的代步工具,就在今天,这样的手扶拖拉机在农村还多,主要用于整田和拖粮食,老一代人走亲戚还用来代步。那时,我们的中学在遥远的乡集上,我们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走在上学的路上,而搞运输的手扶拖拉机也赶早外出。逢着拖拉机从我们身边走过,早做好准备的我们身手敏捷,一个箭步跨过去,两臂搭在车箱后板上,悬身,一条腿甩上去,另一条腿跟着跨上,身子一翻,很轻易地就爬了上去。过了一段时间,几个拖拉机手也许出于安全考虑,也许是觉得我们很烦,他们每次走到我们身边,就轰轰加速,人在上面身子左右颤动。当然这也难不倒我们,我们扒车的技术越来越高。不过,我还是吃了回大亏,那天我带了一把锄头要到校搞劳动,谁知我先把锄头扔上车,人还未来得及发出一跃,那车就加了高速,我真是没命地追赶,大概是口吐白沫、人冒烟了,最后只能干看着那辆载着我锄头的车越去越远。从这可见当时拖拉机手的傲气。

  手扶拖拉机手的傲气在我家小哥开的神牛拖拉机前泄底。开了几年经销店的小哥嚷嚷着要开车,父亲端出了还算殷实的家底,又张家李家地借了几千元钱,凑足了一万三千元,给小哥开回了一辆威武的神牛拖拉机。车上有着圆圆的方向盘,车后的拖箱相对手扶拖拉机来说巨大而深,并且是能够自卸的。瘦瘦的小哥坐在方向盘前,很有了几分气概。这辆神牛拖拉机为我家、为国家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荆沙铁路的其中一段就是这辆车加上我全家人几个月的汗水铺成。

  历史载在车上滚滚向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父亲差不多领先于全乡,购回了一辆五菱摩托车。八十年代末,乡上通了客车,农村与城市连成了一条线。现在的我们坐着小车可以随时回到乡下,回到我们的摇篮憩息。这实在是一段越来越幸福的历程。这中间,我肯定遗漏了一辆重量级的车,即解放牌货运汽车。遗漏不是偶然,实在是这类货车映于我乡村的记忆中,无异于惊鸿一瞥,难见真面目。大概十岁左右吧,我和父亲走在晚上回家的路上,碰上他在城里开汽车的朋友回家探亲,汽车发出“嘟嘟”的高昂喇叭声,扬起雾般的灰尘,停在我们身边。我费了好大的劲才爬上这个大家伙的驾驶室副座的座位。第一次坐在这样的大车上,我一路上都莫名其妙地忍不住想笑。

(摘自《荆门日报》2012年10月28日4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