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直抵心灵的俗世行吟——读全雪莲散文集《俗世徘徊》

时间:2012-08-27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俗世徘徊》是湖北女作家全雪莲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集。

  我喜欢《俗世徘徊》这名字,它让我感觉仿佛他乡遇故知般亲密。用不着自命清高,也不必附庸风雅,我们这些生活在地球村里的饮食男女,又有哪一个不是在俗世里徘徊着呢?

  我更喜欢《俗世徘徊》里那一篇篇被作者在序言里自认为只是她的“世俗生活记录、自己的心灵独白而已”的那些饱含真情与激情的文字。

  恰如作者在序言所云,“我不介意别人将我的文章看作心灵抑或是隐私。”《俗世徘徊》所收录的64篇散文,相当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于人生与工作中瞬间的思索、切肤的体验,以及对于爱情和亲情的衷心赞美、讴歌。

  “父亲从北京回来打电话给我,说是为我带了一点东西。我连忙赶过去才知道,是两本我谋了很久的书——父亲告诉我,书店里都没有,他也是好不容易在北京的旧书摊上淘来的。”

  “捧着沉甸甸的两本‘大部头’,我仿佛看见了年逾七旬的父亲辗转在首都的大街小巷,失望地徘徊在各个书店门前,遇有摆书摊的就凑过去瞧瞧,几经波折终于如获至宝地找到了。这么重的两大本书,父亲买了拿到旅馆放进行李包,然后再坐火车回家,多不容易啊。我不禁嗔怪父亲:就不嫌麻烦啊。父亲说你上次提到想要这方面的资料,我看这两本书很全,对你会有用。我知道再说也是多余,只悔当初不该多嘴告诉他。”

  这是《父亲的礼物》一文开篇的两段文字,寥寥数语,即将一个感人至深的老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情不自禁为之怦然心动。读罢这段文字,我不由得就想起了朱自清先生《背影》中,那个笨拙地跨越铁轨,去为儿子买橘子的胖父亲形象,二者相较,可谓异曲同工。

  与《父亲的礼物》同样感人的篇章还有许多,比如《爱国的女儿》《家有婆婆》《让我再叫你一声“老师”》等等。如果说这一类文章,属于世俗生活的记录,那么《写作的女人》《那猫一样的眼睛》《我们的身体要怎样的裸露》等文字,则无疑应归属于作者的心灵独白了。

  “在尘世喧嚣的今日,我注定会有着更多的不安和迷茫,渴望释放渴望逃遁,这时候倾诉往往会成为最佳的发泄方式。可人人都在奔波忙碌,没有谁愿意安静下来听你倾诉,你也不忍去打扰本已忙碌不安的人们,给他们添加哪怕是一丁点的麻烦。于是你便独处,面向一隅,生出一些生之寂寞、生命之孤独的感慨来。文字就是在这种时候成了你最知心的密友——在那一缕柔光下,把心完整真实地倾泻出来,仔细审视自己,然后自我安慰,生命便重又变得轻松而泰然——在我,是因着人生的缺憾才喜爱上了文学。”

  这是《写作的女人》中的一段文字。这是我迄今为止所读到的关于写作最坦诚最直率的独白。读罢这段文字,我对作者情不自禁肃然起敬。我不能说声称是为了拯救社会的正义、涤荡人类的灵魂才进行写作的人虚伪,但我敢说作者的这段独白,恰恰也反映了一大部分人热爱写作的动机。我喜欢、我钦佩作者的不矫情、不粉饰、直面自我、直面心灵的那份勇气与真诚。

  《俗世徘徊》不仅是一部饱含真诚与激情的文集,同时也闪耀着灵性与诗意。且看《俗世徘徊》一文开篇的这段文字:“我总是记得张爱玲《金锁记》里的第一段话,‘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没有大都市生活的经验,不知道在年轻人的想象与老年人的回忆中,小城的月亮是像朵云轩信笺上落的一滴陈旧而迷糊的泪珠,还是比眼前月亮大而圆白的欢愉。我只是喜欢‘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种转折后的沧桑。”

  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在整部散文集里屡见不鲜。又如《为爱开放》里的这几段文字:

  “春天开始发出请柬,以桃花的名义,一路飘红。”

  “我穿过平原,任铺天盖地的花如锦如缎地铺展着前程。顶着三月灿烂的阳光,走在屈家岭宽广的平原上,看到一畦畦油菜花肆意泛着鹅黄,一垄垄麦田尽情流露葱绿,比肩接踵的桃花不加掩饰地透着嫣红,就是梨花也争先恐后地绽出淡白和浓白……有时候是层次分明的红黄相间,有时候是疏密有致的内敛克制,有时候是毫不吝啬地恣意开放,就像一个内涵丰富的女子,稍露性情便是无限风华。广袤无垠的原野毫无保留地铺展着,一任春华浓墨重彩地渲染着春天的写实与写意。”

  “天空明媚,阳光碎金般洒落在树林花间,直让人醺然陶醉。蓦地,在一树灿烂的桃花下,一只黄狗蹲坐着,旁若无人地注视着那棵树;我清楚看见,那狗眼神温柔情状平和,桃花举着辉煌默然而立,一如屈家岭般平静无言。我想,倘若给每一朵花都命一个感性的名字,她灼灼其华的妖娆丰姿、她的冰肌玉骨,只会更让人多了拥抱与亲吻的冲动。因为春天,除了生长植物,还蓬勃地生长爱。”

  我相信这般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份“遇”或者说这份灵感,并非人皆可得,它只属于“爱世间万事万物”,“如果没有了爱,生命的源头就会枯竭,生命之花就会凋谢”的有情人。

  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无论多么热闹浮华,凝眸纷繁的斑斓,总能见出性情格调;不管岁月如何更迭沉潜,提炼世俗生活,唯有爱是永恒;仰望或者倾听,美丽、执著而精致的寂寞,便是一种优雅;庸常如流水的日子,只要热爱与接近,也会顿悟声色之美。”

  我相信,哪怕沧海变成桑田,只要红尘不灭,最能触动我们心灵、最能唤起我们共鸣的,便是来自俗世徘徊者宛若呢喃般的一声声、一句句的歌吟。(作者作品散见于《当代人》《民间文学》《故事会》《章回小说》《古今故事报》等报刊,有作品获期刊奖或被《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转载。)

(摘自《都市假日》2012年8月19日15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