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戾气与读书

时间:2012-10-23 00:00     来源:     作者:陈坚    点击:

      多年前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名动一时。现如今,我们的感觉却刚好相反。近期,发生在国内的“航班群殴”、“掌掴不让座男子”等事件连续被媒体曝光,让人不禁感叹:中国人似乎越来越爱生气了。冷静看这些事件,发现许多冲突最初只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气变成戾气,戾气转化成暴力,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何谓戾气?《说文》云:“犬出户下为‘戾’者,身曲戾也。”段玉裁注云:“户下犹户阆。户下必有阈,阈高,则犬出必曲身。又或户阖,犬挤出亦必偏曲其身。”户下就是门扇的意思,门扇上一定会有门槛。如果门槛过高,那么狗出去的时候一定会弯曲身子;又或者门关上时,狗要挤出去也必须缩着弯曲的身子(才能挤出)。犬既“偏曲其身”而出,必然恶气暴涨,遇人狂吠。

  因此,戾气是一种残忍、偏向走极端的心理或风气。费孝通先生说传统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伦理是一种“差序格局”,好像在湖面投石,不同的人伦关系便如波纹一样,以自我为圆心有差序地展开,随着亲疏远近渐渐淡漠。因此,有些时候有些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不是“君恭我友”,而是倾向于“睚眦必报”。对时下社会出现的这种“戾气”,一些自称为民代言的意见领袖总喜欢拿国民劣根性说事,叹息“国民劣根性”固然省力,但对因心怀暴戾之气而做出错误举动的社会成员,如果单从道义的角度去谴责他们,同样是粗暴而简单的。显然,化解社会的暴戾之气,不是仅凭道德谴责就能奏效的。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但长期以来积聚的社会矛盾也开始慢慢凸显。贫富的分化,公权力的腐败,维权渠道的不够畅通……这些长久被堵塞的不平之气一旦找到出口,必然会呈现出“狰狞”的面目。正如新华每日电讯批评的那样,“很多人都带着一种‘受害者’的怨气。似乎每个人都觉得很委屈,都是弱势群体。医生觉得被病人妖魔化,病人觉得被医生恶宰;富人觉得被穷人仇视,穷人觉得被富人剥夺;官员觉得被舆论盯着很弱势……这样的受害者情绪,使他们在现实中一遇到冲突,就很容易把对方想象成潜在的对手。当双方都带着这种莫名的怨气互相拱火时,冲突必然会升级。”

  戾气的消磨与控制的程度在现代早已变成了一种衡量社会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指标,戾气的收敛昭示着人群修养状态的提升。对我们这样一个身处转型期的国家,社会矛盾也处于凸显期,要减少社会的暴戾之气,从国家层面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公共财政有效地调节贫富分化,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监督约束公权部门的权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充满整个社会;同时,媒体要致力于客观的传播新闻事实,真实的还原我们的社会环境,引导人民大众去追求真善美。

  从个体层面来说,在一个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压力如此之大的时代,不妨将视线暂时离开纷繁复杂的事务,花更多的时间来读书,有人说当今社会“戾气”太重,人们无法沉静,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这固然有许多因素,但读书少无疑也是其中之一。“一日三省吾身”,从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对来说,一个社会,人们读书越多,文明就越发达,不文明的现象就越受到排斥,自然“戾气”也就越少。所以,“戾气”积累,其原因还是人们自我意识不够,对不文明现象的对抗能力太低所造成的。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越丰富,思考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发现和对抗不合理的东西。同时人自身的修养越高,本身做不文明事情的可能也就越小。从长远和根本上说,消除戾气,需要理顺社会症结。只有完善政治文明、实现公平正义,公民才能以更具理性、建设性的视角厘清问题、观察社会,国家也才能更进一步凝聚发展之力,迈开前行之步。

(摘自《荆门日报》2012年10月21日1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