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信息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信息摘编 > 信息之窗

循环经济专题

时间:2009-03-03 00:00     来源:     作者:辅导部    点击:

发展循环经济 
共建节约型社会  荆门市图书馆服务“两会”专辑
    
                            循环经济及其“3R”原则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1.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2.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3.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3R”原则有助于改变企业的环境形象,使他们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典型的事例就是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在过去5年中使生产造成的固体废弃物减少了15%,有毒气体排放量减少了70%。同时,他们在废塑料如废弃的牛奶盒和一次性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维克等新产品。


                           循环经济:元年该做些什么
  2009年,也同样可以看作是中国的循环经济“元年”。2009年1月1日,酝酿已久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一元初始,万象如何更新,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上千年前,中国的农民就知道用秸秆积肥还田,来年产出更多的稻米;大多数家庭都知道用淘米水洗菜,再用洗菜水冲马桶;在北方农村的大部分家庭,灶台连着火炕、火墙,生火做饭之际,整个屋子也充满着温暖。
  至于废物利用,在中国的城市乡村,在每一个家庭(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更是随处可见,不胜枚举。
  但中国也是一个资源耗费和浪费的大国。
  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目前我国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20%左右。
  就拿冬季取暖来说,为了保证室温达到规定标准的18摄氏度,我们每天烧掉的煤炭可能是发达国家的一倍还多,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也要比发达国家多得多。
  眼下,中国长期以来沿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使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正不断暴露出来并不断加深。据统计,环境污染使中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6%左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5%左右。事实证明,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建设不但会造成人类生存条件恶化,从长远上看也会极大地拖累经济建设。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
  显然,在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资源总量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摆在人们面前最可行的就是“减量化”——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采取技术、经济、管理等手段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在这方面,燃油税的出台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还应该尽快出台环境税,加快对现行资源税的改革。在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关税等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2009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关键性的一年,由于前两年指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今年的形势会十分严峻,压力十分巨大,同时又面临着“保增长”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减量化”的愿望能否实现,循环经济“元年”能否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这都有赖各方的诚意、勇气和努力。

                     国家的循环经济政策绿色消费≠消费绿色
    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绿色消费并不是什么新词儿,但绿色消费却从未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循环经济政策紧密相连。
    1999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等6个部门启动了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中国消费者协会把2001年定为“绿色消费主题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并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2008年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包景岭又建议以立法的方式促进绿色消费,随后中消协又向全国消费者发出倡议,希望广大消费者从我做起,自觉响应“绿色奥运”的号召,在消费过程中努力做到绿色环保消费,以践行“科技奥运”的精神,弘扬“人文奥运”的理念。
    多年的宣传引导,已经使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相关调查显示,我国53.8%的人愿意消费绿色产品;37.9%的人表示已经购买过诸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建材、绿色家电等在内的绿色产品。但我们发现,在绿色消费潮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消费误区。一些人认为绿色消费就是消费绿色,非绿色食品不吃,非绿色产品不用,但这其实只是从自身的利益和健康出发,却并未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因而也程度不同地背离了绿色消费的初衷。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活动中,不仅要保证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我们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绿色消费不只是消费绿色,更是保护绿色,即消费行为中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还有人认为参与环保就会降低生活质量,这其实也是错误的观念。人们照样可以使用木质地板,但它应该来自可持续林业;人们还可以继续食用金枪鱼,但它应该来自对海豚没有危害的捕捞;人们也可以开车兜风,但其应该是节能或混合动力产品……我们完全可以用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2008年公布的 《中国青年可持续消费调查报告》披露,消费者支持节能减排,但多数人认为无从着手,78%的公众把治理环境的责任寄托在政府身上。其实作为消费者,在促进循环经济方面同样大有可为,比如购买权就是消费者手中握有的一项强大权力,消费者可以将自己手中的钞票变成绿色的选票,将其投向绿色安全食品和环保节能型产品,通过购买行为影响企业的环境表现。今天的地球已经不能承受人类更大程度的索取,我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更应该考虑可持续消费,鼓励那些可持续的开发和生产。

                           科技部40亿元 投入循环经济
    近日,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表示,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部署及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科技部不断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关键与共性技术攻关支持力度,仅“十一五”前3年,在这一领域的科技投入约为40亿元。
    目前,我国已在区域和企业层次形成了一批有关循环经济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成果及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污染物减排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园区、区域三个层次循环经济示范模式发展与具体实践,为国家循环经济重大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科技部将组织实施“321”循环经济发展科技工程,以3个典型区域为载体的循环经济技术框架图建设与示范工程,20个重点行业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工程,100个大中型企业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工程,逐步构建“金字塔”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支撑我国拉动内需政策实施及循环经济大规模发展。
    此外,科技部还将加强循环经济科技宣传普及工作,加强循环经济政策机制与技术标准研究,大力宣传、倡导和规范可持续生产模式与可持续消费模式;将发展循环经济列为“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环境领域重要选题,凝聚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特色与着力点,为“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做好准备。
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各类资源循环利用
  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确立了多项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如循环经济的规划制度,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循环经济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设立重点监管制度等。
  这些制度是对近年来各地发展循环经济新思路、新举措的法律确认和规范。例如,在总结有关部门和地区经验做法基础上,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等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企业应当发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回收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等进行综合利用。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仅靠行政强制手段还远远不够,必须依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各行各业各类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基于这样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法律明确,国务院和各省、区、市政府要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
  法律确认的一系列激励措施还包括,将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和设备,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等。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次性餐具、洗漱用品和过度包装、豪华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问题,循环经济促进法也予以了明确限制。法律规定,国家在保障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限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对列入规定名录中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由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限制性的税收和出口等措施。此外,设计产品包装物应当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资源节约:"冷"法如何"热"起来
  法律只有进入生活中,才有生命力。可惜,这部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的实施,在社会公众中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  
  背景: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限制浪费资源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限制过度包装……《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今年1月1日起施行,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日从欧洲回来的朋友讲,那里的酒店不配备一次性的牙刷、梳子等洗漱用品,很不方便,而且酒店建筑老、旧,不如国内好。
  这样的感受和感慨,不只听一个人说过了。过去,我们经济比人家落后,国人有一种心态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国内很多东西比国外好,城市比他们大,酒店也多是崭新的。
  但欣喜之余,难免引发思考:是不是那些国家的酒店配不起这些一次性物品?羊毛出在羊身上,多收些房费不就可以了吗?那些外观陈旧的酒店,难道不可以拆了重建?
  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从另一个侧面给了我们启示。这部法律规定:在保障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国家限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城市建筑物,政府不能“想拆就拆”,要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这样的立法,与国外酒店老旧、不用一次性洗漱用品,在节约资源能源方面有着同样的旨趣。
  专家解释,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透过专业术语,循环经济提倡的实际是一种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提倡资源节约利用,有着特殊意义。据报载,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GDP仅为美国的1/8。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总体说来,我国资源产出率、资源利用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都比较低。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的资源、能源相对较少,如果不转变那种高消耗、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难免会走到资源枯竭的境地。
  这部看似专业而距离遥远的法律,与每个社会主体、每个公民的生产生活都有直接的联系。遗憾的是,这部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的实施,至今在社会公众中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许是这部法律还没有为人们熟悉,没有为人们所接受;或许是这部法律缺少必要的强制措施。
  法律只有进入生活中,才有生命力。把纸上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人们的行为,是循环经济法实施的首要任务。“冷”法要“热”起来,至少可以采取三个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资源节约的观念入脑入心;二是国家依法出台奖善罚恶政策,增强执行力;三是党的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关带头执行。

                   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问题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部负责人分析,纵观前3个季度我国石化行业运行情况,在生产增长、效益上升的同时,也存在着成本上升、部分产品产能过剩、油品市场起伏不定、部分行业遭遇出口瓶颈、化肥行业效益欠佳等主要问题。
  成本上升。我国在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除了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发展等措施外,也把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形成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的价格激励政策,作为国家为实现节能目标而确定的具体方针之一。而这一措施的贯彻实施客观上往往会推动煤、电、油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石油和化工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中的耗能大户,资源类产品的提价,对其生产成本的增加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部分产品能力过剩。由于近年来整个化工行业效益提升,全行业掀起一股产能扩建的高潮,特别是中、西部部分有丰富能源和资源的地区新上项目较多,这些地区想在“十五”期间加快经济发展,纷纷利用当地煤炭、矿产等资源规划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所建项目雷同。这些项目将先后于近两年陆续投产,使得不少产品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形或有这种发展趋势,如两碱、电石、农药、尿素、涂料、染料等。目前这种趋势还在继续蔓延,各地区之间缺乏统一协调,不顾市场和环境的发展容量盲目建设,就是在同一地区也存在无序规划的现象。而不少民营投资主体缺乏理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也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已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部分行业遭遇出口瓶颈。受国家出口征、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子行业遭遇出口瓶颈。1~8月累计,化肥(实物量)出口297万吨,同比下降2.5%;氮肥出口120万吨,同比降幅达23.2%;磷肥出口50万吨,同比下降25.2%。农药出口形势同样不妙,累计出口量、额均有所下降,出口量29万吨,同比下降2.3%;出口额7.4亿美元,同比下降24.0%。究其原因,一是因为2006年底五种高毒农药将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而这几种产品在农药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还较高;二是国家取消了部分农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由于国外反倾销、特殊保障措施和欧美绿色壁垒的影响,氯碱行业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

                青岛开发区:以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共铸完美和谐“同芯”圆

  当金融危机的寒流席卷全球,各界齐呼这个冬天有点冷!青岛开发区内却“春意浓浓”、喜讯频传。2008年11月,青岛龙奔翻胎公司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产品性能超过新轮胎的企业,实现了我国再制造轮胎出口美国零的突破,对美国出口1600余条再制造轮胎。该公司采用当今世界轮胎再制造领域最先进的美国奔达可公司的技术、设备及材料,专门从事轮胎再制造。2009年计划产量6万条,产值6000万元;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则以窑炉和煤气炉富氧燃烧改造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2008年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实施计划(第二批)”,成为青岛市唯一获得中央财政奖励的节能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1234万元,预计2009年6月建成,年可实现节能量1.35万吨。国家将按照每节约1吨标准煤200元的标准拨付奖励资金,这也将成为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以来开发区申请到的第一笔中央财政资金。
  科学规划:让全区产业插上循环经济的翅膀高飞青岛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表示,青岛开发区经济近年来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与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为基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技术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青岛开发区三大产业都进行了生态化调整,家电电子、汽车、造修船、海洋工程、港口、石油化工六大产业集群大力进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总投资达85亿元的38个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80%都已开工建设。2008年先后两批推荐15家企业的53个创新项目,列入青岛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循环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经济抗风险能力。
  青岛是资源匮乏的城市,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因此,2005年,青岛开发区即聘请了知名专家学者,编制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在建立循环产业、循环型生态园区、节约型政府、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再生、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2006年,青岛开发区走上了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从企业、园区、全区三个层面上推进,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年10月,青岛开发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电镀工业园二个园区,金晶股份、国风药业、中达化纤三个企业分别被列为“全区、园区、企业”三个层面的青岛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7年,开发区管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目标措施,分解责任,建立了高效的循环经济工作机制;2008年3月,起草编制了《节能降耗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筹划成立节能降耗循环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进行资金扶持等。同年11月,青岛开发区又针对第一批试点尚未涉及,但对开展循环经济有突出贡献的电力、化工、机械制造、食品等行业及农产品基地和渔业养殖基地中选择了赛轮股份、丽东化工、中集集装箱、龙奔翻胎、恒源热电、鲁海丰集团(人工鱼礁项目)和兴华集团(绿环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7个单位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
  成效显著:废弃物已基本实现综合利用
  粉煤灰、炉渣的综合利用。2007年全区电力、热力和化工行业年粉煤灰、炉渣产生量约为90万吨,其中在区内利用的约26.67万吨,其余的销往区外或出口国外综合利用,年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区内以粉煤灰、炉渣为主要生产原料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20余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10余种,年产值约2.2亿元。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约450吨,集中处理率达100%。
  废钢、废铁的综合利用。目前全区废旧金属回收企业共有74家,年回收量约1.4万吨,其中废钢铁约占80%,现拟在北船重工、莱钢钢结构、宝井钢材、晓星钢帘线、中集集装箱等废钢、废铁产生量较大的企业建立废钢、废铁分拣回收网络,在企业内部可回收利用的循环再用,企业内部不能回收利用的根据废钢铁厚薄和杂质含量等级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梯级利用。
  废橡胶的综合利用。废橡胶(在开发区主要是废旧轮胎)目前主要是依托赛轮、普利司通、龙奔等轮胎企业现有技术优势,加快综合利用步伐。
  废玻璃回收利用。废玻璃在开发区主要由金晶股份、压花玻璃、浮法、圣戈班等玻璃企业产生,金晶股份统一回收研磨粉碎后重新作为生产原料循环利用,年回收量约15500吨。
  工业废水综合利用方面。泥布湾污水处理厂中水处理工程基本完成厂区内设施建设,铺设配套管网13.152公里,2008年底前投入使用,日均中水处理能力可达到1万立方米。镰湾河水质净化厂二期4万吨/日的污水及中水扩建工作正在进行中,电镀工业园已基本实现了厂区“废水零排放”。开发区与新加坡吉宝集团拟合作在北部工业区建立生态园,对北部工业区的污水、污泥、垃圾等进行综合处理,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工业废气综合利用方面。主要包括丽东化工废气回收提纯净化技改项目、中泰化纤废气回收及循环利用项目等。黄岛电厂等企业利用余压、余热实施了热电联产项目,富余蒸汽提供给其他企业用于生产,部分富余蒸汽通过热交换站提供给城区居民供暖。
                         

                         天津开发区将建企业环境诚信评价体系
    为规范和推动企业环境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持续改善环境行为,天津开发区环境保护局专门制定《企业环境诚信评价体系实施方案》,将按照一定的指标和程序,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定级。根据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指标得分情况,将企业环境行为从很好到很差五级,为方便公众了解和辨识,将依次以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和黑色进行标示,向社会公布。
    据天津开发区环保局副局长徐修春介绍,按照《企业环境诚信评价体系实施方案》的要求,天津开发区首先将重点监控企业纳入环境诚信评价体系,首批被纳入开发区环境诚信评价体系的企业大约有50多家,在体系运行稳定后逐步扩充到一般监控企业。重点监控企业指的是国家以及天津市确定的国控、市控重点企业。
    据了解,对环境行为评定为“很好”等级的企业,企业申请上市或再融资,天津开发区环保局将予以积极支持,同时将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对环境行为评定为“很差”等级的企业,将根据违法事实依法下达限期治理决定、予以行政处罚,不予办理企业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申请,对企业参加各类评先创优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今后,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的时候,也将把企业的环境诚信等级纳入对其进行信用评价的体系中。
    天津开发区环境保护局还聘请诺维信中国区总裁柯铭先生为“天津开发区环境形象大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我感到非常荣幸,接受开发区环保形象大使的荣誉。作为外国人,我在中国待了十几年,我亲眼看到了泰达的飞速发展。我们看到泰达对环境的重视还有社会责任方面工作这种开展,跟我们公司的理念是非常相同的。我们公司的理念就是经营,还有环保和社会责任,所以我们跟泰达很多都是合拍的。”
    近年来,天津市的环保工作以及从后期治理转为前期把控为重点,从决策源头控制污染。天津开发区每年用于环境建设的资金超过GDP的2%,单位土地产出GDP为18.6亿元/平方公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206公斤标准煤,水耗为7.88立方米,均居全国领先水平。现在,天津开发区环保工作的提前介入,也已经从单纯的一票否决扩大到主动为企业想办法。
   
更多文章: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人民日报2007年1月22日  
农业循环经济/安徽农业 2007年7月4日 
当今世界循环经济四种模式/中国信息报 2005-04-29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中国经济时报 2005-04-19
天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 保护生态环境/天津日报 2009-01-21
推行EPR制度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国电子报 2007年12月10日
循环经济中再生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统计问题/中国信息报 2007年11月20日
节能减排是中国经济可持续的保证/财经 2007年11月15日
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清华人 2007年10月30日
循环经济是突破资源瓶颈的必然选择/科技日报 2007年9月17日
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光明日报 2007年8月28日
循环经济:实现中部持续崛起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时报 2007年7月16日
蕴藏在植树里的循环经济/大河网 2008年03月21日
国外农业现代化模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启示/现代农业科学09年1月5日

[编者按] 为服务“两会”,荆门市图书馆从馆藏报刊中选编了此期专辑供“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参阅。如需更多资讯,可点击荆门市图书馆网站查询或洽电尾页电话索取(网址:.jmlib)。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