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行,上车后只要设置好目的地,车载系统会通过路面接收到的信号,智能指导驾车行驶;即使不住院,只要通过一个小仪器,医生就能24小时监控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下班了,只要用手机发出一个指令,家里的电饭煲就会自动做饭,空调开始制冷……看似不可思议,但这在“物联网”时代将是最平常的事情。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本期专题带您走近物联网,解读“智慧地球”。
走近物联网
“千面”物联网初探
走近物联网
解读“智慧的地球”——物联网
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
物联网是泡沫还是金矿?
物联网的春天离我们有多远
物联网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宽带赋予物联网更广阔空间
世博中的物联网
物联网,长风破浪会有时
物联网的现实与梦想
物联网发展关键词:知识产权、运营机制
物联网浅谈
从互联到物联:物联网本质初探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我国物联网正呈现“羊群效应”
物联网:商用模式之困
商业模式创新是物联网健康发展的前提
三大运营商无锡建物联网之都角逐万亿元市场
物联网对中国物流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影响
物联网烦恼:市场的“太大”与“太小”
试论物联网发展对CDMA网络演进路线与策略影响
物联网即将步入3G时代 芯讯通细分策略助发展
试论物联网引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聚焦物联网: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动态
疯狂的物联网:新兴产业风暴来袭
浅谈物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物联网发展的前景及意义
物联网发展需经历漫长过程
初探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蓝海”
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
“物联网”——人类历史上第三次信息革命
浅谈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
物联网构筑“智慧中国”
浅析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发展引领“中国制造”走向高端
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融合与发展
物联网掀起技术革命——感知中国与物联网
物联网时代的媒介传播方式变革
物联网技术撑起智能电网
后世博时代:物联网如何振翅飞扬
透过“未来商店“看EPC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标准与安全监管
物联网规模发展亟需统一标准
数字城市建设中的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研究
论物联网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
再战物联网国际标准
物联网产业标准领航 知识产权重要性日增
物联网国际标准争夺话语权的乐观与忧虑
物联网:谁掌握标准谁主动
物联网发展需重视网络安全
警惕物联网“核心”漏洞
物联网安全性能分析
物联网:提升环境监控能力的抓手
物联网技术
浅谈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物联网之Savant构造
基于LTE系统的物联网架构的研究与设计
RFID中间件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研究
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
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信息聚合技术
RFID技术与物联网
面向可循环经济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
浅谈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物联网网关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牵手云计算的“两大关键”
新一代应急联动系统植入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危险化学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ATM监控安全保卫中应用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家居发展机遇和挑战
“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
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
综合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数字家庭...
“物联网”在设施农业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给广播带来什么机遇
物联网智能家居发展分析
物联网为嵌入式系统带来机遇
物联网业务运营支撑平台的方案研究
物联网时代下的条码印刷
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时代,该如何应对?
物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CIO如何抢得“物联网时代”先机
中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策略解析
继网开来:国内物联网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千面物联网:“产业惯性”是不变定律
运营商物联网发展策略
物联网及其发展策略分析
构建可运营可管理的物联网
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
IBM“智慧地球”战略与我国的对策
“物联网全副武装”的供应链简化案例分析
未来物联网可能并存的五大类商业模式
物联网时代的CIO生存法则
物联网助力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
运营商在物联网发展中大有可为
延伸阅读
物联网正逼近人们生活
一位男子正遥望着远处的湖泊和山川,男子的背上有一个红色按钮。那个红色按钮,其实是个通讯点,可以把人的生命信息传送到医院,医务人员可以远程监控健康状况。而湖水也被物联网连接,湖里的水温环境、污染等问题,随时处于严密监控下,不会像太湖那样,出现了蓝藻之后才急急忙忙去处理。其实,物联网的终极状态,就是把人和自然联系在一起……
现在,我们在超市购买的每件商品上都会印有一个条形码。在物联网时代,重要商品或物品上将会用上电子标签。假如火腿肠上面有电子标签,那么,通过配套的读写器可以将生产、物流的全过程追溯得一清二楚,直到它是用哪头猪的肉做成的。
这就要用上物联网中一项十分基础的技术——RFID,就是射频识别技术。在产业领域,RFID技术已经有了现实的应用。
早在2005年三宝科技就与GE联手,从事RFID在物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作为国家海关总署指定的海关卡口系统唯一总集成商,三宝科技已在全国400多条海关通道上建成了基于这一技术的智能通关系统。装载货物的集装箱经过海关的“智能卡口”时,安在卡口上的读写器会自动扫描上面加载的电子标签,这箱货物是何时完成检验,经过怎样的物流渠道运来,途中是否出现过异常情况等等,都会一清二楚反映出来,同时在上面自动写入此次检验通关的相关信息。这样的通关方式,省去了过去人工开箱核查的麻烦,效率大大提高。
另一个应用,是在医药物流领域的尝试。去年,三宝科技与南京医药合作,对麻醉药、精神疾病用药、儿童疫苗等特殊药品的物流进行全程监控,这些药品每一盒上都贴有电子标签,在哪个企业的哪个车间生产,物流途中经过了几次转运,什么时候在哪里被谁买走——一扫标签,所有信息清晰呈现,目前系统已在试运行。
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医疗、环境监控、智能电梯、动物标志、电子钱包,智能电网等等都将慢慢应用渗透到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如何把握商机,各地方政府也早已瞄上了这块巨大的蛋糕,欲将各自的城市打造成物联网建设的先驱。无锡、杭州、广州、重庆等城市纷纷“出招”,掀起了一股建设物联网的热潮。
“物联网”“云计算” IT业新概念风起云涌
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一系列新概念。这些新概念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推崇,认为世界会因此而改变;但也有人质疑说,这些概念是新瓶装旧酒,在核心内容上没有多少新意,更多出于经济目的。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云计算”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最时髦、最时尚的词汇,几乎每个IT企业都计划进军“云计算”市场。简单来说,“云计算”利用互联网的分布性等特点来进行计算和存储。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曾这样说:“我们正进入‘云计算’时代,在这个时代,各种信息及应用发生在分散的网络空间中,而不是在特定的处理器和硅片上。整个网络真正成了一台电脑。”美国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到2012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20亿美元,未来5年企业在“云计算”技术上花费的预算将是现在的3倍。
美国乔治敦大学迈克尔·纳尔逊教授在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对“云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他说,“云计算”使计算能力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协议出台促使互联网迅猛发展一样,“云计算”现在也面临这种关键时刻,与其有关的开放标准、个人隐私、在线版权、国家安全以及法律执行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有人对“云计算”的前景提出质疑。《福布斯》杂志今年5月在一篇名为《“云计算”神话》的文章中说,每隔5年左右,对分布式计算的吹捧就会重新出现,但由于操作风险和一些明显障碍,这种吹捧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云计算”掀起的热潮最终也会消退,驱使企业热捧“云计算”的都是经济利益:卖出更多的路由器、服务器、数据塔、数据中心……还有人讽刺说,“云计算”是个筐,企业什么都往里装。
“智慧地球”是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去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他认为,智能技术正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电力、智慧的食品、智慧的货币、智慧的零售业、智慧的基础设施甚至智慧的城市,这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有人对IBM公司的真正意图提出质疑。比如,一些人认为,IBM善于创造新概念,不断提出新口号,如“电子商务”“随需应变”,等等。但在核心内容上,这些概念还是为了销售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它们换汤不换药,没有本质区别。有人甚至怀疑,IBM是借炒作概念来掩饰经济危机下的市场颓势,营销“智慧”点亮的实际上是它的“钱途”。
总之,“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如此等等,实际上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应用。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智能化社会的到来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各种智能新概念都能得到一部分人肯定的原因。企业当然以盈利为目的,但一个智能化的地球确实也需要人们贡献更多的“智慧”。显然,IT业新概念的层出不穷应该还是利大于弊。
物联网时代,你是否已经OUT了?
如果说你还没有听说过“物联网”,那么你就OUT了,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
每一次危机,都会催生一些新技术,而新技术也是使经济,特别是工业走出危机的巨大推动力。2008年度,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在催生新的经济驱动力诞生,物联网就是众人最为推崇的动力。
根据字面意思解释,物联网又名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可使所有的物品与网络连接,方便识别和管理。因其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点,它被众人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也许有人对此感觉神秘莫测,然而以后此项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届时,在个人健康、交通控制、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等几乎所有领域,物联网都将发挥作用。有专家表示,只需三到五年时间,物联网就会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轻触一下电脑或者手机的按钮,即使千里之外,你也能了解到某件物品的状况、某个人的活动情况。发一个短信,你就能打开风扇;如果有人非法入侵你的住宅,你还会收到自动电话报警。如此智能的场景,已不是好莱坞科幻大片中才有的情形了,物联网正在步步逼近我们的生活。
消费者通过手机“读”出这瓶红酒的“前世今生”,实现人与物的“交流”。
实现这一切是因为“物联网”里有一个存储物体信息的关键技术叫射频识别(RFID)。比如在手机里嵌入RFID-SIM卡,手机内的“信息传感设备”就能与移动网络相连,这种手机,不仅可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还能进行费用支付、预约参观、实现查询及缴纳手机话费、水电燃气费缴纳、彩票投注、航空订票等多种支付服务。可见,“物联网”在个人健康、智能电网、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将特定物体嵌入射频标签、传感器等设备,与互联网相连后,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联网系统,在这个网上,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人们也能轻松获知和掌控物体的信息。
物联网可以划分成三个层面:物联网感知层、物联网网络层和物联网应用层。第一层即感知层至关重要,物体的感知和数据的采集就是靠这一层。说到数据采集就不得不提到RFID(射频识别),对于RFID,一方面硬件厂商可以自己研发出相应软件,比如在硬件里面封装一些软件;另一方面,软件厂商本身也可以提供射频技术。“在未来的物联网里面,除了软件起很大作用以外,硬件和软件必须充分结合起来,包括射频识别技术。因此,整个市场应该是非常大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在高频应用领域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读写机具设计、制造到应用的成熟的产业链。而在国际上重点发展的超高频领域,我国的研究与应用也加紧了追赶的步伐。但是,目前我国RFID企业技术研发水平还比较薄弱。“由于进入RFID领域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型的企业,本身资金实力就比较薄弱,再加上要维持企业的运营,无法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当中,这大大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不过,RFID中间件技术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谁掌握了中间件技术,谁就有可能具备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快速、低成本地满足差异化的产品需求。”
物联网提升城市智慧
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球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城市网络和城市联盟。然而,星罗棋布、快速扩张的城市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痛苦的考验。交通堵塞、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不仅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令地球的安全面临挑战。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国看到了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城市烦恼的曙光。中国也正在成为物联网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在蓝色巨人IBM公司看来,一些城市在数年之内就能建成智慧城市的雏形。
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变得轻松愉快,而城市也随之更加智慧、绿色、低碳、高效、美丽,这个梦想已经不再遥远。
从物联网到智慧城市
世界各地互联互通的程度越来越深,蝴蝶效应日益显现。在IBM副总裁、政府与公众事业部首席技术官班纳华(GuruBanavar)看来,为适应这种全球性的变化,物联网这种变革技术应运而生。
“当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物联网可以帮助政府、企业、个人更好地作出决策。而物联网发生的高级阶段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具有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这三大特点”。
什么是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而言之,就是给所有物体安装传感器,然后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些传感器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首先是感知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得更多的信息;第二,这些传感器相互连接,实现物联化,使得人们可以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可以进行良好的整合;第三,正是因为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获得比过去更加正确更加英明的智能化决策。
“通过每一个传感器,比如说汽车上、食品供应链上、交通网络上以及手机上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计算能力和传感能力可以收集大量的信息,使我们获得的数据比过去多得多。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获得的信息都远远超越过去,智慧城市因此而成型”,班纳华说。
他认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可以让人们对许多信息提前掌握,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例如,城市中某一个时段每条路上的峰值如何,现在有多少车在“跑”,可以通过物联网提前掌握。而在能源系统方面,智能电表也帮助居民便宜用电、量入为出,彻底改变城市人用电的方式。发电公司和电力公司也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地分配电力。
而在河流中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河流水质如何,有多少废弃物存在,从而让环保部门更有效地救助“生病、污染”的河流。
智能物联网更可以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城市中数以万计的监视摄像头,记录的信息数据通过高智能的分析,让公安警察部门可以预测未来发生的情况,找出事件或者是行为发展的趋势或者是模式,防止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而所有的这些智能系统被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智慧城市。
探索方兴未艾
在纽约,一个应用于公共安全的智能城市快速反应系统已经建立,也就是“犯罪信息仓库”。通过这些信息仓库的信息,纽约警察可以对犯罪分子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也就是说一旦一种犯罪的行为出现一点点苗头的话,纽约的警察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作出预测,防止类似犯罪行为发生。
瑞典斯德哥尔摩建立了智慧交通体系,按照不同的拥堵程度对交通收费。通过这样智慧的交通体系,斯德哥尔摩整个汽车使用量降低25%,碳排放量降低14%,在环保、防止污染等方面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在人均碳排量方面,成为了欧洲的佼佼者,平均每人碳排放量降到4吨/年。而欧洲平均是每人6吨/年,美国是20吨/年。
在新加坡,人们能像获得天气预报一样,获得交通堵塞预报。通过埋在路上的传感器和红绿灯上的探头,司机不仅可以看到什么地方在堵车,还能够提前预测,什么地方过10~20分钟会堵车,从而选择更为通畅的道路行驶。
越南的胡志明市也是亚洲的探索者之一,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智慧创新令人耳目一新。据悉,胡志明市正在实施智能的食品追溯体系,也就是说食品从农场,到市场,到市民手中都有追溯体系,一旦出现食品方面的问题,可以及时地找到事故根源。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一座大桥上即将开展“智慧桥”的试验。通过在桥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不仅可以告诉城市管理者桥上有多少车、车的重量是多少、车的污染是多少、车是新车还是旧车,也可以告诉人们这辆车对这座桥整个混凝土的结构带来多大的压力。
由此,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进行实时评估,获得这座桥结构强度的数据,一旦压力超出了所设定的极限值,交通管理部门就可以获得警报,及时发现。“过去的桥是混凝土和钢筋造成的,未来的桥将加入一个大脑——电脑,使之更安全,成本也更低。”
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想象,说不定坐飞机进行检票的时候就像乘坐火车一样,机票放在钱包也好,放在背包也好,旅客通过机场大门的一瞬间,通过扫描就知道旅客已经进入了机场,就开始自动检票了。
举世闻名的纽约曼哈顿,由北到南有一条哈德森河,这条河全长500多公里,是美国非常富饶的果篮子、菜篮子,1000多万居民居住在河的两岸。但是这条河过去20年里污染很厉害。为了保持、恢复哈德森河的生态系统,纽约州政府发起了一个计划——“新一代的水资源管理计划”,在河的全程安装传感器,有一些传感器大到2米高,这些传感器把水的不同层面,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物数据,实时地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传递到后台的计算中心区。
在后台计算中心,IBM采用流计算的方式,让数据像流水一样流进来,进行处理,跟历史数据进行比对。科学家们可以在电脑显示屏上把哈德森河变成一条虚拟河流,不间断地显示它何时被污染,河水中化学、物理、生物成分的变化,让人们一望而知。
种种应用和创新,已经提醒城市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方式、流程,都可以用智慧的方式进行重组、再造,从而大大提高效率,优化配置资源,提升舒适度和安全性。IBM大中华区副总裁、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总经理范宇说,目前在全世界,智慧城市的应用散落在各种项目、各种领域里,从环保到交通,从航空到食品监管,可以说都是一种实践和探索。通过小范围、单个行业的应用,可以提升智慧城市的认知度,最终可以逐渐全面推开。
中国如何打造“智慧城市”?
在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交通拥堵、自然资源浪费、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更加突出,打造智慧城市的呼声更加高涨。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化,4亿多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在中国未来城市化过程中,路径和支撑尤为重要,智慧城市对于中国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实施将能够直接帮助城市管理者在交通、能源、环保、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进步;另一方面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并鼓励创新,为知识型人才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除此而外,智慧城市还可以为地方政府管理城市、引导城市发展提供先进的手段,并客观上成为衡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的一把尺子。
对于蓝色巨人来说,在中国——这个最具机会、最具挑战的地方,如何打造智慧城市这种新的模式,无疑是引人入胜的课题。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总经理范宇对中国城市实现“智能化”的急迫感受颇深。他介绍说,之前去一个城市出差,发现市长为一个问题深感困扰。原来,这个城市市区埋在地下的煤气管道大概有1000多公里,加上郊区的煤气管道大概有3000公里长,每年由于各种各样施工被挖断100多次。因为是煤气管道,很可能会爆炸、起火,造成重大的事故;而且挖断之后,还造成这一带居民没有煤气使用。而物联网技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城市的地下安全隐患。
IBM副总裁,新兴市场交通运输及商品流通业总经理麦克(MichaelRouse)说,IBM已经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卓越中心”来满足全球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需求,最大的研究中心在都柏林,而在北京、上海,也设有卓越中心。
其中,为中国城市规划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能源系统是重中之重。在他看来,一方面,中国出现了成百上千条新的公路,但是缺乏整合的交通道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共同性问题:发展在先、规划在后,导致了很多因为城市规划不合理而造成的交通状况恶化。智慧交通的各种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化的管理方案。
未来中国城市将出现哪些新的景象?交通、教育、医疗、环保、能源等方面会有哪些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呢?
中国许多大城市已经慢慢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如何活得更有品质,活得更健康是所有人关注的问题。IBM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把区县卫生局和市卫生局各种各样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包括病人、大型的三甲医院、地区医院、国家的卫生信息中心以及银行统统联系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区域的、信息化整合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这套系统在中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运行。
最近,IBM公司和东北大学和沈阳市政府一起建立了生态城市研究院,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这个规划涉及城市的减排、碳交换、水资源管理、食品药品的安全,以及新的产业园区计划。
“让城市做到真正的智能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城市需要两三年,有的城市需要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范宇说。
他认为,要建设智慧的城市,智慧的地球,物联网等只是手段,它呼唤的其实是人类自身的智慧——珍惜资源。地球上的资源已经极其匮乏,从水、土地甚至到空气都日益珍贵,人类要不断地节约资源、提高其使用的效率。同心协力创造出智慧地球,这是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来自维普社区)
荆门市图书馆辅导部选编
说明: 读者可通过网上电子信箱免费获得题录中的文章原文拷贝
电子信箱liqun0712@yahoo联系电话:0724——235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