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信息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信息摘编 > 信息之窗

绿色建筑-----构建未来城市“蓝色”

时间:2010-08-20 00:00     来源:     作者:辅导部    点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同时又能为居住 者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绿色建筑作 为这种背景下的产物,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本期专题围绕绿色建筑,为读者作全面介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同时又能为居 住者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绿色建筑作 为这种背景下的产物,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本期专题围绕绿色建筑,为读者作全面介绍。


绿色建筑的发展


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


浅议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浅谈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发展


建筑如何“绿色”


低碳时代的绿色建筑


生态美学视阈下的绿色建筑审美研究


关于“绿色建筑”发展及其相应技术


绿色建筑的兴起及其内涵的延伸


四大瓶颈阻碍低碳型绿色建筑推行


绿色建筑发展与科技创新


绿色建筑,构建未来的蓝图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体系下的公众参与


绿色节能建筑屋面标准的探讨


绿色建筑设计初探


邹议绿色建筑设计


基于低碳经济的建筑设计探讨


基于模糊数学的绿色建筑方案的优选


CFD技术在绿色建筑自然通风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生态设计


谈谈有关绿色建筑环境要求的规划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中的电气设计


浅谈对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及研究

绿色建筑的评价


建筑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理论分析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施工阶段的分析


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某公建项目中的应用简析


LEED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应用评价与差别


LEED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和借鉴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探讨


美国以何制度推动绿色建筑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


绿色建筑评价在中国的实践及评价标准中的地域性指标研究


湖南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施工


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核心理念


绿色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探讨


绿色建筑施工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探讨


绿色建筑施工优化探究


试论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途径


绿色建筑施工优化管理探究


建筑工程施工绿色化探讨


绿色建筑中绿色施工探讨


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与评价探析


绿色施工常见问题研究

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的现状分析


浅谈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中的百叶中空玻璃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绿色建筑砖瓦产品的有效途径


我国发展绿色建材的主要途径及政策


绿色材料研究综述


浅析绿色建筑材料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绿色”究竟离你有多远——绿色建材认证解析


绿色建材的SPA优选


混凝土绿色化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浅谈绿色建筑材料与居住环境


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


智能材料及其在绿色建材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实例


中国湿地博物馆绿色建筑分析


澳洲建筑节能案例评介


打造绿色建筑“标杆”去主题馆看三个“世界之最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绿色学校设计


浅谈杭州某生态园绿色建筑的实施


航天科技大厦设计研究


校园可持续建筑实践——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设计


珠江大厦:全球最节能的摩天大楼


深圳建科大厦


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以中国人寿保险广西分公司办公楼设计为例


山西首座高层抗震钢结构绿色建筑——宾利国际商务公寓


绿色建筑案例——西子联合大厦工程


最另类的建筑:水下摩天楼   

 

延伸阅读

绿色建筑:环保与舒适的折中平衡


    建筑业的谚语有云:“建筑本身应像土里面生出来的一样。”—不要刻意跳脱自然的圈子,不要目中无人地拔 高自己,不要把自己的享受作为最高和唯一目标来追逐。
人们先在绿色建筑中获得舒展和放松,继而享受绿色社区营造的舒适环境,最终融入绿色城市的整体氛围 之中。在这一进程中,一面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许,一面是刻不容缓的低碳环保行动。 看似相悖的目标必须折中和平衡,别无它途。小到建筑,大到城市规划,所有这一切今后必将围绕着这一 原则而展开。
挑战环保与舒适的悖论
城市的建筑能耗是城市能耗中的最主要部分。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的报告,目前建筑物消耗 了美国72% 的电力、39%的能源,同时占3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0% 的原材料、30%的废物产出(每 年1.36 亿吨)以及14% 的便携式水。美国环境保护署指出,减少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污染产出,对 自然环境、经济、健康和生产力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与建筑耗能的庞大体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筑节能水平的落后。我国现有建筑约430亿平方米,只有4%采 取了节能措施。每年新增的16亿~20亿平方米建筑中,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美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大量使用的平房和别墅建筑尤为耗费能源。
“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大量的人还处在温饱水平,他们需要能满足基本住宿需要的建筑;而还有很多身处 上海、北京这类大城市的高收入人群,他们对住宅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教授 梁以德说,“一面要解决大量人口的基本住宅需求,另一面要满足部分人对豪宅的梦想。但无论是哪种,舒 适度和节能低碳必须结合起来设计规划。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那种可以肆意挥霍资源的年代了。”
对于住在大城市的人们来说,住宅的舒适度与环保性能往往不能兼得。譬如,人们都向往着住在幽静的乡 间别墅而不是喧器的闹市高楼,但别墅比高楼要“高碳”得多。别墅的“低密度”“大空间”势必导致每栋每户独 立供暖供电,增加能耗成本。梁以德说,香港的人均碳排放量仅为500千克/年,仅与越南胡志明市相当, 而香港的人均GDP是胡志明市的十数倍。
    如此低的碳排放,除去香港没有工业和厂房的因素之外,“大量的高楼是降低人均碳排放的重要原因”。按照 通行标准,100米以上的楼就称为高楼,香港目前已有超过600栋高楼,而一个偌大的纽约也不过才200多 栋高楼。穿行在这高楼森林中的香港人,日子过得自然没有在郊区别墅生活的纽约人舒适,但却创造了极 低的碳排放。
那么,当住高楼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生活的基本状态时,怎么让住在高楼的人们拥有较高的舒适度?办 法还是很多的:安装具有更好隔音效果的门窗来阻挡噪音、使用遮阳装置来阻挡过于强烈的阳光、使用保 温墙体材料减少空调的使用、良好新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种植楼顶绿地花园增强美观,等等,不一 而足。
智能建筑领域也越来越多地体现舒适和环保的平衡趋势。长期从事智能建筑研究和应用的梁以德教授说, 过去的智能建筑设计更多是考虑如何增强人们的舒适度。譬如智能的门禁系统让你隔着门看到访客的容貌 、智能的视频系统让你在办公室可以看到自家保姆在干什么,智能的遥控系统让你远程指挥家里的电饭煲 和热水器开始工作。但现在智能建筑的趋势则是追求舒适和节能的双重效应。通常大型建筑物中,空调、 电梯和电灯、电器的使用各占建筑能耗的1/3。如今这三方面都开始了智能节电的研究和应用。譬如,商场 中空调风机的转速越快,耗能越大。人们开始研究根据
    温度高低自行调节风车转速的空调;自动感应人的到来从而自动开始加热的电热毯和电热椅,跟随人的离 开自行熄灭的节能灯,等等。
一个更新的趋势是,云计算也开始应用在建筑的智能化控制上。“过去一个智能大厦有一套大型的计算机设 备来控制,但这些设备的运行、保养和维护非常耗费财力人力,很多建筑正是因为计算机系统维护不力而 逐渐失去了智能。而今,云计算的应用让建筑可以不使用实物的电脑设备,而将整个运算功能外包。这也 是智能建筑节能环保的一个大方向。”梁以德说。


    商业推动绿色建筑 


   在寻求舒适和环保双重目标的道路上,“绿色建筑”成为了人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国际上最为成熟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 会推行的LEED标准。评分标准分为五个维度—可持续的场地规划、保护和节约水资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和 可更新能源的利用、材料和资源问题、室内环境质量。LEED将绿色建筑分为银奖、金奖和白金奖。
    2005年,招商地产开发的泰格酒店公寓拿到了LEED认证体系的银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LEED认证的非 官方项目。这个建筑的一些可圈可点之处包括: 全部232套房间采用了“分质供水”和“新风系统”的绿色技术 ,用20%~30%的处理后的废弃水来冲厕所;在居住者离开的空闲时间中,用能耗更低的“新风系统”替代 空调来调节温度;花园中的人工湿地除了可由屋顶流下的雨水灌溉,还能处理每天2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 后的水质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可用于绿化和路面保洁清洗,成本只要0.2元/吨;屋顶上厚达35厘米 的覆土种着绿化植物,使顶层房间室内温度降低了2℃;建筑的白色外墙上爬满藤蔓植物,侧立面的外墙则 用木质百叶和铝合金百叶
来遮阳;外窗则全部是Low-E中空玻璃,可以有效隔热隔音。
    去年12月,惠普和东航的合资公司—上海普惠飞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获得了LEED认证的最高奖项—白金 奖。万科新落成的万科国际会议中心也正在申请此奖项。这座会议中心拥有可根据阳光强弱度自动调节的 遮阳板、自动感应的办公室节能灯、日处理能力达100吨的废水处理系统。
那么,既节能环保又符合人们对舒适追求的绿色建筑,其建筑成本要比普通建筑高多少?据估算,LEED银 奖建设成本增加了总建造成本的1.9%,金奖的这个数字是2.2%,假如要申请白金奖,则要多花6.8%。 但 这并不意味着绿色建筑的总成本高于普通建筑。这涉及到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亦即要考虑从建筑 物的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修建直至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绿色建筑一般都具有初 投资较大而运行和维护费用较低的特点。算一笔细账就能发现,绿色建筑整个使用寿命中节省的成本和产 生的效益要远高出初期建设中增加的那不到10%的成本。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称,在投入使用的第一 年,泰格公寓与规模相似的传统建筑相比,通过节能节省了177 857美元。
    所以,商业可以成为推动绿色建筑大行其道的终极力量。“建筑开发商完全可以通过采用绿色环保的创新技 术作为项目卖点,从而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转化为市场溢价,大幅提高投入产出比。”深圳洛赛声学技术公 司董事长刘韬说。刘的公司专门为那些追求高舒适度的地产项目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它们消除室外环境噪 声以及建筑室内上下层楼板的生活噪音。它有别于传统的现场测量,噪声地图技术为开发商提供小区的整 体噪声分布情况,精确到每家每户每扇窗户1米之外的噪音值,而且它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分 贝以内,从而为客户了解项目现状和寻求最优噪声解决方案提供了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根据刘韬的观 察,在环保和舒适度方面投入更多的房地产公司,其房屋售出均价往往比普通建筑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溢价 。
    很多人会质疑这种把成本价格转移到消费者头上的做法。建筑市场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成本观, 因 而对生命周期成本的态度也不同。房地产开发商总是把短期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对他们而言,绿色建筑、 节能和环保往往只是一种促销手段。业主兼住户则不仅关心项目的初始投资,而且十分注重建筑物的环保 、节能效果和运行、维护费用。显然,后者应用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积极性要比前者高得多。所以,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开发模式是一体化设计。 也就是将建筑师、开发商、物业管理和业主等多方利益攸关者全部纳入建筑的规划、建造和管理中。让房 产开发商在日后的物业管理中享受到绿色建筑带来的好处,才有建造绿色建筑并以合理价格卖给消费者的 商业冲动。日本在这方面已有良好尝试。在川崎市一座大型写字楼的建设中,建筑师、业主和物业商共同 组成生态委员会,下设环境管理、资源循环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三个分委员会,完善的组织和激励措 施保证了绿色建筑方案的实施,使该建筑的能量消耗减少,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38%。同时, 开发商也在后续的物业管理中分享了绿色建筑带来的成本节省。在这栋大楼中,业主并没有为绿色建筑而 更多付出费用。
社区—城市,为人而设计
    单栋绿色建筑的节约毕竟是有限的。对于整个城市的低碳和人性化,必须政府统筹规划设计。梁以德认为 ,建设一些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是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人们舒适度的必由之路。以香港为例,沙田、粉 岭、上水等社区即属此类。人口在10万~50万之间,每天离开社区工作的人不超过1/4,学校、医院、车站 、购物商场等配套设施齐全,与中心城区由轨道交通连接。绝大多数人就在本社区活动,不用在社区与中 心城区之间来回奔波。这是降低城市碳排放的有效手段。
社区在欧美国家十分普遍。在上世纪美国的新兴繁荣时期,城市住房需求空前激增,美国很多都市周边的 低密度郊区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开发速度惊人。但这些郊区规划比较随意,缺乏深入思考,随即就出现 了很多问题:低密度平房让人们居住舒适度增加,但造成了土地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没有考虑在社区当 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导致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宅过远,对汽车的依赖程度持续增加,人们生活成本增高, 污染水平也随之加重。
盲目的郊区运动之后,“新城市主义”的理念随即兴旺起来,“新城市主义”至少包括两套规划理念:TND和 TOD,前者是指偏重步行的传统邻里区开发(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后者是指偏重使用 公共交通的邻里区(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这两套规划理念都是鼓励人们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系 统,并摈弃了完全的低密度平房,改而使用平房加楼房的混合建筑,以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
    但无论是TND还是TOD,社区规模都比较小,居民住宅距离公交车站的半径不超过600米。到后来,美国人 开始提倡更为人性化的“新城”,“新城”的概念已经十分接近梁以德所言的10万~50万人口的功能齐全的社 区。
    在这样的社区中,当地就业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不仅仅是“住在郊区,工作在市中心”的模式。美国1960 年代尝试开发的里斯顿新城成为此类社区的典范之一。里斯顿新城的总设计师罗伯特·西蒙在里斯顿开发之 初就提出了几项目标:新城需要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和独处环境;商业文化娱乐设施要从开发之初就 为居民配备完毕,而不是几年之后才动手建设;打造“一生之城”,也就是做到让任何人都能终身生活在这个 社区;提供丰富的工作岗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应该成为规划的首要重点。
现在,里斯顿新城居住人口7万人,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当地就业率超过50%。设计者罗伯特·西蒙本人就 是里斯顿的第一批居民,从开发之初就一直在此居住,50多年从未离开,直到86岁。
    而今,无论是TND、TOD还是里斯顿之类的新型社区,都正在面临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如何在满足人们 舒适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国外已经有城市开始了此类尝试。英国的伯丁顿低碳社区始建于2002年,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 域发展集团倡导建设的首个“零能耗”社区,现在成为引领英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典范。伯丁顿社区零能 源发展设想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实现零矿物能源使用,在能源需求与废 物处理方面基本实现循环利用。在社区能源利用方面,规划结合环境、社会、经济等不同方面的需求,运 用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水耗和汽车使用量,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具体措施包括:
分类收集社区生活垃圾,通过先进的垃圾焚烧装置为居民提供热能和日常用电,不用再额外向电力公司买 电; 收集雨水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洗衣机和抽水马桶、生活污水经生物处理装置就地净化处理,这些措 施大大降低了居民对自来水的需求;
采取办公与住宅共存的模式,减少交通污染排放和拥堵; 利用生物质燃料热电联产为小区集中供暖、通过 屋顶铺设光伏板为电动汽车充电、调整南北向窗门玻璃面积大小、广泛应用屋顶绿化、增加建筑保温绝热 材料厚度、使用节能电器等,这些举措都显著降低了碳排放。
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说:过去在乡村里向往城市,现在在城市里向往乡村,城市的归宿就是重新走 向自然。他一语点破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无数纠结和困惑。从绿色建筑到人性化社区再到人性化城市,都 在追求一种至高境界: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产物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周遭环境浑然一体。建筑业一句谚语 有云:“建筑本身应像土里面生出来的一样。”—不要刻意跳脱自然的圈子,不要目中无人地拔高自己,不要 把自己的享受作为最高和唯一目标来追逐。

当世博遇上"绿色"——看绿色建筑演绎世博理念


    要“调节室温”,中国馆拿出了自遮阳体系、半室外玻璃廊;世博主题馆的妙招是地源热泵,要最大程度地实 现环保功能;世博中心采用了先进的幕墙系统;西班牙馆则使用了竹子和半透明纸的材料……
“绿染世博”,在上海世博会的园区内,所有的场馆建筑都以生态可持续为基本宗旨,呈现出最精彩、最集中 、最前沿、又最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然而,当这些超前的技术被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时,究竟该如何规划 设计演绎?作为2010年“德中同行”上海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德可持续城市发展”为主题的都市论坛首 场活动针对这个热点话题,聚焦国内一些城市建筑中的革新技术和生态节能。

当世博遇见绿色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同 时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地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各种绿色节能技术无论在国家馆、企业馆、配套设施等,都得到了几乎极致的运用。 以太阳能技术为例,主题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8兆瓦,是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 建筑一体化发电站。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以太阳能替代传统能源,将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给出了这样的点评,本届世博会提供了绿色建筑设计的试验平台,各个国家馆、 地区馆、企业馆都充分演绎出融合最新技术、兼顾历史传统的创新绿色建筑技术。这不止是一次全球文明 的盛会,也是全球新建筑技术的聚会,可以预想它必将充
当“旗舰”的作用,从而带动更大范围内适宜性绿色建筑设计的浪潮。

当建筑遇见节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的“德中同行”项目中,由中国、德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小组作为评审,将选 出40个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绿色节能项目,而这些建筑实际上就是节能技术在现实中的演绎。
然而,一旦离开了展览展示的土壤,来到生活应用中,绿色建筑就要直面不少现实问题的挑战。在上海,“ 浦江智谷”节能生态商务园作为绿色建筑的“先行者”,一直颇受关注。这个项目总规划面积1100亩,而目前 建成了首期14万平方米的节能建筑和生态环境。
“浦江智谷”项目负责人柳孝平告诉记者,绿色建筑一定要考虑经济效益,才能有利于发展和推广。“尽管使 用节能技术会让建造成本提高10%至15%,但节能效果的产生将逐步收回这些付出,因此,应该因地制宜 地集成不同建造方案。”以浦江智谷项目为例,他预计,经过6至7年的时间,就能收回技术上耗费的成本。

    目前,欧盟、美国、日本都已将绿色建筑列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促进节能低碳的重点领域。尽管国内 已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示范项目,但整体而言,不少建筑依然存在房屋设计、规划不合理,浪费严重;建筑 材料尤其是墙体不保温,不隔热,且很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种种缺陷。

当技术遇见美学

    “绿色建筑在发挥节能技术的同时,也可以设计地赏心悦目”,在论坛上,不少专家表示,当绿色与美学结合 ,才能真正呈现出绿色建筑“以人为本”的宗旨。实际上,上海世博园区中的不少场馆都堪称典范。
例如西班牙馆,整个展馆内部运用了不少节能新技术,不但使用竹子和半透明纸张作为材料,顶部还使用 太阳能板。而设计中又体现了浓郁的地中海畔“斗牛王国”的风格,外观墙体上覆盖有柳条编织品,并且借助 西班牙不同地区能工巧匠之手,展示瑰丽的民俗图案,极富美感。
有意思的是,巨人集团医药园——这个同样位于上海的绿色节能项目也令中德专家对其美学设计津津乐道。 整个园区坐落在河滨与人工湖之间,办公楼紧贴着逐渐抬高的地势形成波动,将建筑与周围的地貌环境融 为一体,犹如在一个褶皱的景观面内移动进出。“节能技术要成为建筑的美学元素”,负责该项目的陈瀚旭喜 欢以一个“建筑师”的角度看待节能设计。他同时指出,建筑师除了设计之外,也要参与后续的施工、管理流 程,才能使绿色建筑实现节能最优化。

世博园“绿色建筑”

日本馆——呼吸蚕茧

绿色亮点:环境控制技术日本馆建筑外层采用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包裹,实现了高效导光、发 电,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而展馆内部也使用了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的使用,使 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波兰馆——窗花精灵

绿色亮点:高科技材料

    外观犹如折叠纸张的波兰馆,外表层材料选用“浸渍激光切割胶合板”,安装在一块一块的胶合板建筑模块上 ,随后再在这些模块的表面层上安装玻璃、聚碳酸脂,以及防水或者防紫外线辐射的材料,构成墙体,最 后才安装半透明的有机材料。

芬兰馆——白色冰壶

绿色亮点:3D模型设计

    芬兰馆外部正面使用了富有现代气息的鳞状花纹纸塑复合板。这是一种工业再生产品,中厅墙壁以及二层 的一些墙壁都是由织物覆盖。建筑材料都经过严格筛选,以确保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降至最低。

绿色建筑离我们有多远?

    我国城市中人们居住的楼房有一个普遍问题,要么是卫生间,要么是厨房或卧室,总有一到两间是“黑屋子” ,以致人们在大白天都不得不开着灯。
  一幢幢华丽、时尚的玻璃幕墙高楼拔地而起,扮靓了我们的城市。然而,在其中工作的白领们可能会 感受到,与冬暖夏凉的要求相反,玻璃幕墙建筑往往是“冬冷夏热”。于是,一年四季空调几乎闲不下来。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领导对兴建标志性建筑情有独钟。各种标志性建筑频频映入人们的眼帘,而 伴随其面世的,往往还有一个又一个空旷的标志性广场……
上述种种,都是高能耗建筑的普遍现象。房屋结构、朝向设计不科学导致多耗电;建筑材料华而不实;宝 贵的土地资源被占用等。
  建筑能耗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为我国三个能耗“大户”。根据2008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 究报告》,我国城乡建筑运行能耗约占全国商品能源总量的25.5%。业内专家说,我国超过九成的建筑属 于高能耗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简而言之就是节能环保 建筑。
  在我国,“绿色建筑”这个概念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但有关建筑节能的工作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展 开(比发达国家稍晚一些)。国家早就颁布标准,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公共建筑,新建建筑必须实行节能 50%的设计标准。但是,在已建成的建筑中,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不超过10%。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宣传 不到位,节能意识淡薄,建筑成本高,缺乏优惠政策,技术不成熟,市场转化率低,行业标准未上升到法 律层面等等,造成了我国虽然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多年,但高能耗建筑仍占多数的局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努力降低建筑能耗,大力开发低碳建筑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不二选 择。
近年来,国内一些房地产企业已开始致力于开发绿色建筑。但是,目前这些建筑均为高端住宅和公共建筑 ,如鸟巢、水立方等,绝大部分百姓要获得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实际利益还有待时日。
  只有当绿色建筑像普通建筑一样遍布城乡,人们不再去刻意强调其“绿色”品质的时候,老百姓才能真正 享受到绿色建筑带来的幸福生活。

万科绿色建筑“三步走”

    从哥本哈根会议上的低碳单车行,到今年再度登顶珠峰清扫垃圾,已近花甲的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如今谈 论最多的就是绿色低碳。“除了房价我什么都可以谈”,在最近的几次论坛讲座上,王石更是从多使用手帕、 少喝矿泉水等小事来宣传节能环保。
  但王石和万科在绿色建筑之路上并非作秀。从最早提出“像造汽车一样盖房子”推行精装修和住宅产业化 ,到兴建零碳排放实验楼和绿色建筑的代表万科中心,再到那七座麦垛状的万科世博馆,以及逾百项绿色 建筑专利技术,经过10余年对绿色住宅的不懈探索,万科在成为全球最大住宅公司的同时,也已然在低碳 绿色上成为业界的标杆。
  实际上,1999年12月,在国家提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不久,万科就成立了建筑研究中心。住宅产业 化这种最早源于日本的住宅建设主流技术,为世纪之交转型期的王石和万科所推崇。其后几年,“万科客户 体验中心”、“万科住宅产业化企业联盟”等机构相继问世,万科一步步在集团和各地一线公司建立了庞大的 机构网络,并从设计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工厂化、现场装配化、产业链整合四大方面进行研发和推广实 践。
  万科的住宅产业化最初很不为业界所看好,但万科一直在不懈坚持,试点项目相继在上海、深圳、北 京等地实施。2007年国家公布绿色三星建筑标准之后,万科又开始朝着更高要求的绿色建筑目标迈进。 2009年6月,由深圳万科开发建设的万科城四期项目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绿色三星标识证书。这是国内首个 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三星级的住宅项目。
  2009年新落成的万科中心也是一幢绿色建筑的里程碑,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利用自然采光 和本地绿色建筑材料,低成本、低投入的平衡和维护周边的生态系统,在保持办公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和舒 适性前提下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
  “精装修、住宅产业化和绿色住宅是万科在下一个10年新的‘三步走’战略”。哥本哈根峰会之后,万科多 年坚持的绿色之路被更多人所认知和学习,王石也坚定的提出了未来十年万科希望在绿色建筑上达到的目 标:到2010年所有新建住宅全部实现精装修,2014年全部实现住宅产业化,2020年则都要达到绿色三星 建筑标准。
  “这三步有先后,也有同步和交叉。具体地说,第一是精装修,第二是住宅产业化,第三是绿色建筑。” 王石解释说,如果这些目标顺利实现的话,万科到2020年就会做到建筑材料节能30%,使用能耗比普通住 宅低20%,万科一家企业的节能量相当于中国当年的节能0.2‰。
  除了以住宅产业化为平台推广绿色建筑之外,万科还正在掀起一场叫做“垃圾风暴”的垃圾分类减量活动 。3月26日,万科在上海启动旨在通过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减量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零公里行动”。除了目 前已完成的珠峰北坡垃圾清扫外,万科计划明年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的所有万科社区, 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2012年,万科将在所有已交付社区实施垃圾分类回收,预计每年减少垃圾 14万吨。“白蚁在筑巢时选址、用材都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热,在内部结构上又充分考虑到通风 透气。”站在上海世博会万科馆中五大主题故事之一的蚁穴探险厅前,王石表示未来要充分学习白蚁筑巢的 理念。在他看来,节能和低碳是全人类面临的宏观问题,房地产开发商一定要将绿色进行到底,因为这同 样决定着未来的商业成功,“不管市场怎么变化,绿色就是代表未来,将绿色进行到底,做的越早,坚持的 越久,在未来才有可能生存”。

(来自维普社区)

荆门市图书馆辅导部选编
说明: 读者可通过网上电子信箱免费获得题录中的文章原文拷贝
电子信箱liqun0712@yahoo联系电话:0724——2350015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