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缘书香阅读有“达人”
——访上海图书馆的“最”读者
截至2011年9月底,上海图书馆一卡通的持证数量突破了160万,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范围内,读者证持卡率位列第一。其中,不少爱书人都把上海图书馆看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记者近日走访了几位在去年创下纪录的“最”读者,听他们自述各自的不解之缘。
百岁老人天天来
陈同年从1996年新馆开放至今,天天来到淮海西路1555号“报到”,风雨难阻,要知道,老先生今年已经101岁,是上海图书馆到馆年龄最长的读者。今天上午下着小雨,8时刚过,记者到达图书馆,老先生果然准时出现在门口……
陈同年视力和脚力一样好,声如洪钟,走路不用拐杖,就是有些耳背。他朗声介绍自己家住高邮路,每天4点起床,每天上午开馆起到10时,是他雷打不动的阅读时光,因为没生病,所以15年来一天不拉。只是10年前从家走来图书馆花15分钟,现在要走半小时。
他的据点是二楼的中文期刊阅览室,馆员沈瓴告诉记者,他的位子是永远固定的。老人家客气,看到本报记者格外亲切,原来他不但是本报的老读者,也是作者,他的文章曾登刊在《夜光杯》上,每天看晚报的习惯,也从未改变。
上海图书馆现有注册读者中,百岁以上的读者共有7位。
一年借书创纪录
李光华今年32岁,是一位给领导开车的专职司机。去年,他全年借书2153册,是全年借阅图书数量最多的读者,也是到过图书馆数量最多的读者。他告诉记者,送领导抵达目的地后,往往有不少候场时间,他就开车去附近转悠找找图书馆,出手都是“满仓”,限额5本全部借来。李光华看书速度飞快,他说一天读完5本小说只是平均水平,好看的通俗小说和杂志是他最爱。他借书数量很大,但自称自己不是为了借阅“纪录”,这个数字总和也是馆方告诉他的。他到过上海50多个图书馆,“区级的图书馆里,除了崇明、奉贤,我都逐个去过,还有藏在弄堂里的街道图书馆,也不放过。”他说,他充分享受到了“一卡通”通借通还的便利,今天在这个图书馆借,明天去那个图书馆还。
读书最爱是文献
92岁徐汶云家住提篮桥,没有陈同年那般每天必到,但一周也有5天泡在上海图书馆。但儿子徐夏生告诉记者,“他喜欢独来独往去看书,有时坐公交、有时坐地铁,拉也拉不住!”
徐汶云爱看历史和保健方面的图书,一楼的普通外借的图书量,他还嫌不够丰富,于是他从退休工资里掏出1000元,办了参考外借的读者证。去年一年,他是参考文献借阅最多的读者,一共借了334册,
徐老先生也不会用电脑,目录查阅要靠他人帮忙。问及哪能寻找中意的图书时,儿子徐夏生代为回答道:“他的读书爱好、借书习惯,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已经很熟悉了。”
教授迷上电子书
去年起,上海图书馆推出电子移动阅读器外借服务以来,一直供不应求,馆方的外借终端中,基本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的电子阅读器品牌,读者“尝鲜”的热情很高。
郑汝庠是大学退休教授,原先并没有用过电子阅读器,但借到后爱不释手,成了电子书借阅时间最长的读者。他告诉本报记者:“里面的书不错,字体也能放大,能方便下载爱看的图书,随时带走。”使用上海图书馆的外借阅读器上手后,他也省下了购买费。“硬件淘汰周期太短了,如果当时花3000元自己买,现在会觉得不值得。要感谢上图为读者所作的服务。”
摘自:.n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