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在网络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如今,一个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记者从正在贵阳召开的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了解到,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拥有资源规模海量、资源内容有序、多种媒体服务、平台高度共享等特点,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和数字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其迅猛发展大大提升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拓展了服务范围,丰富了服务手段,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跟踪国际数字图书馆发展,一批863、973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为开展大规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各地陆续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各级政府和部门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一些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数字图书馆项目纷纷规划或立项建设。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图书馆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和平说,目前国家数字图书馆在软硬件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个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教育部建设了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分别建设了面向科研人员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和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全国党校系统和部队系统也建设了各自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已基本形成行业数字图书馆系统。
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将数字图书馆建设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始积极部署推动本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建设了一批省、市、县级数字图书馆,为区域用户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悉,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数字资源初具规模,技术研发初见成效。这些已经形成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和各类型数字资源库,成为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平台。
摘自:.n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