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倡议发起全民阅读活动以来,我国图书馆界的阅读推广活动蓬勃开展,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和国外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相比,似仍有改进的空间。下面结合对国外阅读推广活动的了解,提出若干建议,望能对改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有所助益。
改变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投资模式和合作模式
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图书馆只出力,不出资,资金来源多元,主要来自出版商、基金会和感兴趣的其他公司。例如,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主办的国家图书节,每年所需经费为150万~175万美元,主要来自出版商。英国则出现了一个专门为阅读推广服务的公司——开卷公司,和一个独立的慈善机构——阅读社,还有多家信托基金会支持阅读推广活动。整体来看,出版商和基金会是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最重要的经济支撑。
和国外相对照,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图书馆自身,二是图书馆服务商——主要是图书发行商和硬件设备提供商。大型图书馆或许能拉到赞助,中小图书馆则可能要纯粹占用采购经费。由于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倡议发起的,各文教系统都有阅读推广的任务,所以出版社、各类学校只是偶尔和图书馆合作搞阅读推广,大多数情况下是独立行动。如此带来的弊端是:出版社搞阅读推广,铺张浪费,商业气息浓,大力宣传自己的图书,甚至把滞销积压的书大量赠送给基层图书馆,有损阅读推广的形象,会导致人们对阅读推广反感;中小学校搞阅读推广,主要方式之一是作家签售,掏学生的腰包,亦会导致广大学生、家长对阅读推广反感。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则立场最端正,最重视所推荐图书的品质,却因为出版社和学校的独自行动,而拉不来出版社的赞助,请不来宁愿到学校搞签售的作家。
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整合阅读推广的各方力量,借鉴美国的做法,统一搞阅读推广活动,让图书馆发挥主力作用,公正地推荐图书,让出版社赞助和捐书,杜绝中小学校的签售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中来。同时,呼吁各类文化基金会支持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以申请项目的方式争取基金会的赞助。如此,便可以盘活各类资源,正向发挥各类机构的长处。
图书馆应建立专门负责阅读推广的常设机构
目前,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基本操作方法是:每年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之前,图书馆的行政主管部门按惯例发布阅读推广活动动员令。“红头文件”一发,自上而下层层动员、层层督促。阅读推广活动搞多大规模,花多少钱,计划达到什么效果,全听行政指令。阅读推广活动通常定位为节日工程、形象工程,而不是定位为常规的图书馆基础服务。图书馆往往临时抽调精干人员,举全馆之力,以突击应对的方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短暂的活动期间内,阅读推广服务过度,影响其他业务的开展,破坏图书馆幽静的环境,虽易结读者临时之欢心,却会讨长期之反感。参与活动的图书馆员,因为是临时参与,往往不将活动视为岗位工作,不重视经验教训的记录,活动一结束就全部忘掉。第二年换了人,又从头摸索。
反观美国的图书馆阅读推广,通常设专门的阅读推广办公室。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从1977年运行至今的专门负责推动全民阅读的机构是“图书中心”,隶属于图书馆服务部下的合作和拓展项目部,有4位专职人员,包括主任、项目官员、通讯官员、项目专家,活动经费全部来自企业和其他部门的捐款和赞助,只有专职人员的薪水由国会图书馆拨款。
建立负责阅读推广的常设机构,表明是将阅读推广活动作为图书馆的基本业务来看待,有利于经验的积累、效率的提高、学识的增长、活动的衔接和连续,有利于培养图书馆自己的阅读学专家和阅读推广活动策划专家,对于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保障。因此,建议中国国家图书馆借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做法,在国内率先垂范,建立类似“图书中心”这样的专门负责阅读推广的部门。只要国家图书馆建立了类似部门,各级馆就会层层效仿,阅读推广就会在行业内形成一条线,便于业务交流、培养队伍、造就专家,使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且不影响其他业务的开展,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估
目前,图书馆行业内外都对图书馆的效益评估十分重视,以便有的放矢地调整图书馆的工作,同时符合信息公开的潮流,便于向纳税人交代图书馆的功用,说服纳税人继续支持图书馆事业。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有ISO9000评估体系;图书馆对外了解读者满意度,有LIBQUAL+评估体系;图书馆对内了解工作氛围和内部文化是否优良,有Climate QUAL(TM)评估体系。但是,评估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专项指标,目前还没有。
关于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估,也不能粗略地停留在参加开幕式的领导的级别高低、人数多少,场面是否宏大壮观,参与人数是否众多,发放材料是否海量,媒体记者是否云集等表面指标,而应该设计一套科学的、多点观测的指标体系,以立体、全息地考量阅读推广活动的得失。这套指标应兼顾图书馆和读者的需要:一、基于图书馆的评估指标,含是否符合预算、是否节约了经费和人力、是否影响到其他业务、媒体报道量等,这是读者所不考虑的,但对图书馆来说却很关键或有意义。二、基于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含活动是否有创意、宣传口号是否鲜明诱人、推荐的书目是否合用、现场环境是否优越、服务态度是否到位、读了推荐的书籍后是否有收获等。有时候图书馆专项活动的过度设计、过度服务也会引起读者反感,而图书馆通常意识不到甚至自我感觉良好,但这却可以通过读者评估指标检测到。有了评估指标体系并严格执行,图书馆对公众、对自己、对上级就都有了科学合理的客观的交待,也能找到改进下一步阅读推广活动的依据。
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水平
国外发达国家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在创意、策划上更胜一筹,就像它们先进的工业设计一样,往往让发展中国家视为经典、叹为观止。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1997年发起的“读者之国”活动,1998年发起的“一城一书”活动;美国图书馆协会2000年推出的“一出生就阅读”计划;英国1992年发起的“阅读起跑线”计划,1998年提出的“举国都是读书人”的口号。这些活动的名称听起来就十分吸引人,每次活动都由专业美术家设计配套的画面亲民而贴心的图标、旗帜、宣传画等,深受读者欢迎。而国内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大多主题生硬,名称和口号让人过目不忘、适合国内外媒体传播和发挥的少。国内今后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应改变“闭门造车”的习惯,要开门引智,高度重视创意环节,特别要注意邀聘广告界、美术界、文学界的高端专业人才参于活动的创意、策划,并公布方案,在较大范围内征求读者意见,以提高活动主题的创意水平,推出一些主题响亮、口号鲜明、内容精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广场活动的规模应适可而止
国外的阅读推广活动规模都不大,善于利用走近本地作家、与作家座谈的方式推介文学作品,活动的动员对象多是“散户”读者,主要是常来图书馆的居民、中小学生等。而我国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一大特点是开场即是高潮,所有的“精彩”都聚焦在开幕式。不论是首都还是省城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幕式都是一个模式: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气球团团,学生、驻军、护士等团体读者和不远千里前来捧场的同行专家站满广场,领导讲话和团体诵读是大戏,活动的效果反而被遮蔽和忽视了。那些常来图书馆的熟客、“散户”,往往因为此种应季性的活动而被边缘化或受到干扰,颇有微词。作为旁观者的市民,也会出于对一切“盛大”活动的习惯性逆反心理,而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抱以怀疑。
英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启动准备阶段主要将精力放在主题、口号、标志、招贴画的创意设计、印刷、布展方面。启动仪式则往往简单得多:图书馆前的广场或草坪上摆一张讲台,第一夫人、嘉宾、馆长面向随机围观的读者简短发言后,活动就启动了。为此,国内的阅读推广活动应该改掉将经费大量花在开幕式上的陋习,使广场活动规模适当,去除官味,亲民、轻松、得体,这样才能赢得广大读者的好感。
摘自:.n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