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红星路35号创意产业园区内的真人图书馆,只有人,没有书。
2011年11月,打造真人图书馆的计划开始酝酿。
2012年3月17日,成都首家“真人图书馆”正式开放,6本真人书被阅读。
近日,记者对话负责人汪玮,在她看来,真人图书馆通过借阅“他人人生”,在获得一定知识的同时,也消除对某一类人的歧视、偏见。
未来发展
移动“图书馆”一场2万
真人图书馆的灵感来自北欧,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已先后建起了真人图书馆,汪玮说创建这个图书馆,开支不算多,两期做下来,大概投入了几千元,“以后每期的预算也会控制在1万元以内。”汪玮说,做这个图书馆并没有过多考虑市场化的结果,而是希望把它发展成为红星路35号母品牌下面的子品牌。
对于成都来说,真人图书馆还是一个新奇的事物,让汪玮担心的是这种模式很容易被复制,“这也是我们之前讨论到底做不做这个图书馆的症结所在,但后来一想,做吧,大家各做各的,风格不同。”为此,公司也给图书馆制定了两条路——一条是纯公益性质的,如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样,真人书是不需要付费的,读者也是免费阅读;而另一条路,图书馆也不会排斥与商业的合作,“除了一些企业的赞助,如果有合适的商业邀约,也不会拒绝。”汪玮和她的团队有一个计划,她希望某一天,“真人图书馆”能搬到户外,成为某些大型活动的一部分,“邀请我们到现场,做一个移动的‘图书馆’。”当然,邀请方是要付费的,问及价格,汪玮直言:“应该要2万一场。”到底有没有市场呢?汪玮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什么是“真人书”?
真人书上传个人信息和简历后,就算是“图书入库”了,但何时能被阅读,还得根据每期活动的主题而定。
仅200多平方米的面积,却能容纳上百人同时阅读。近日,天府早报记者实地探访真人图书馆,由于不是活动日,展厅另作他用,工作人员忙着筹备即将于下月2日开幕的一场画展。但记者还是遇见了一本真人书——灵猫。21岁的灵猫目前在一家幼儿园实习,她是一本关于早教和育婴的“工具书”,“她是真人图书馆现有的240多本书里,年纪最小的一位。”一旁的汪玮说。
这里的书,各个年龄层的都有,尤以30岁至40岁之间的为多。“收书的途径是多渠道的,从去年底开始,真人图书馆就在网络上发出了征书令。”有着“香港文化教父”之称的艺术家荣念曾是图书馆第一本“名人书”。“同时,我们也运用了一些自己身边的资源,比如朋友间的相互推荐。”汪玮说,真人书上传个人信息和简历后,就算是“图书入库”了,但何时能被阅读,还得根据每期活动的主题而定。
本月17日,图书馆举行读书会,首批被阅的6本真人书涉及了时尚、对外汉语等多个领域,一本“心理学”硬是把一位现场读者讲哭了,“这把我们吓了一跳,当时,她正在咨询成长经历中的一些困惑。”
摘自:.n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