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论文、订阅期刊、查阅地方文献……浙江省温岭市市民只要登录市图书馆网站,就可以免费享受到这些服务。阅读提高了生活质量,而数字阅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温岭的数字资源服务已成为当地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温岭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上一直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更新、更便捷、更个性化 的方式为公众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日益多样,如何让文化信息资源从传统的传播方式实现新的延伸和跨越?
2010年12月,在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工作会议上,温岭接受了《数字文化资源的生产与服务》课题研究任务。“其他地方承担的课题理论性比较强,温岭承担的这一课题则最有文章可做。现在是信息网络时代,数字文化资源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关系非常密切……”2011年初,在温岭市召开的《数字文化资源的生产与服务》研讨会上,浙江大学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张梦新对温岭承担的这一课题予以高度评价。与会专家都希望,温岭能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提炼出一些制度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能为我国东部地区的数字文化建设和区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样本。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温岭图书馆馆长林君荣认为,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完善与更新,对于图书馆是不可逃避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将使图书馆完成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复合型图书馆的华丽转身,以更新、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方式为读者服务。
经历近两年的努力,温岭终于捧出了沉甸甸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温岭承担的《数字文化资源的生产与服务》课题,从温岭市城乡一体化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出发,在国内外现有成果及课题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数字资源的生产与应用问题,探索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所需知识信息,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服务平台。
扩大数字资源的覆盖面
2004年,温岭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温岭镜像站,2006年按照文化部要求,配备了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并向各乡镇文化站与基层文化俱乐部开通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建立了县级中心、乡镇基层中心和行政村(社区)图书室为基层网点的服务体系,确保了广大群众能就近享受文化信息服务。
加快图书分馆的建设,扩大数字资源的覆盖面,使全市人民都能共享文化信息资源,也是温岭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2011年5月,温岭图书馆与上市公司“利欧股份”签订协议,建成了温岭图书馆利欧数字分馆。该馆是台州市首家非公企业数字图书馆,其致力于在企业当中倡导数字化、信息化的阅读方式,营造其乐融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目前,温岭市的大溪、泽国、箬横、横峰、石桥头等镇、街道都相继建成了温岭图书馆分馆,并且每个乡镇图书分馆都配有电子阅览室,建立了丰富、适用的数字信息资源。 在利欧数字分馆,职工可以畅览数字图书资源;在大溪镇图书分馆,高中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内下载学习资料;在市老干部局活动中心分馆,老干部们可以津津有味地阅读文献史料……在温岭,乡镇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与文化共享工程推广工作相结合,统筹发展,城乡联动,形成合力,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影响力,满足了广大群众对公共数字文化的需求。 除了建立数字分馆,温岭图书馆还经常送数字资源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比如,2009年,温岭图书馆为滨海镇的60个村送去了60个电子图书借阅账号,使这些村民就近就能借阅数字图书馆的图书,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
温岭图书馆近年来还将农村文化工作列为图书馆重点工作,不断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2010年,温岭市政协、科协与图书馆联合,在温岭大江实业公司举行数字资源专题讲座,不仅向企业员工介绍了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还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介绍了标准和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技巧,很多企业员工表示受益匪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温岭图书馆还专门针对该市中小学生推出了网上“出书平台”,只要对阅读、出版书籍感兴趣,学校、班级或学生本人都可向温岭图书馆提出“出书”申请。这个学生习作平台操作简单,已成为温岭图书馆的一项工作创新。通过“网上出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有声有色
剪纸数据库、家谱数字化……温岭图书馆的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作为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的特色数据库之一,去年11月,由温岭图书馆建设完成的《温岭海洋剪纸》数据库和温岭家谱数据库与省内其他特色数据库集体上线推出。
温岭海洋剪纸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尤以“剪其形,得其神”闻名遐迩。2010年,“海洋剪纸”列入台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岭海洋剪纸》数据库收录了郭献忠、韩伟、林荣文、陈荣新、柳怀瑾、陈巨中、章秋华等一批剪纸艺术家的作品。温岭图书馆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继承、弘扬、创新地方特色文化,使这些传统文化在东海之滨生根开花。通过网络的传播,郭献忠的《织网》、林荣文的《海子》、陈荣新的《渔家新影》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温岭海洋剪纸作品愈加彰显出风采,网友也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了温岭海洋剪纸的独特魅力。
家谱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特殊文献,一直覆盖着神秘的面纱。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谱文化也搬上了互联网的舞台。温岭高度重视家谱和温岭籍地方人士著述、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这不仅因为数字化有利于保存这些极具史料价值的珍贵文献,同时也因为数字化平台能为有志于研究温岭地方历史文化的读者提供大量直观的、可以无障碍查阅的原始资料。2002年,温岭图书馆开始在台州各县(市、区)征集家谱,并于2006年启动了家谱数字化工作,依托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室,温岭图书馆设置专人负责,完成了首批196册数字化家谱的发布,建成了浙江省内首家家谱全文数据库网站。将家谱进行数字化既便于文献的保存,也方便传阅,提高了利用率。不论何时何地,市民只要登录温岭图书馆网站申请一个账号,即可免费查询到家谱信息。这项服务受到了当地很多群众的欢迎,不少人还主动向图书馆咨询并免费赠送家谱给图书馆。
三大数据库资源均可免费下载
市民可以免费下载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三大论文数据库的数字资源,是温岭图书馆独有的特色服务,这为市民写论文、进行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温岭市图书馆是最早购买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县级图书馆,多年来,温岭图书馆积极宣传推广数据库应用,多次到当地各镇、街道和学校、医院等单位举办数据库使用讲座。在每年“两会”期间,图书馆还推出了为“两会”代表、委员提供资料查询的服务。 2008年8月15日,温岭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内开放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下载权限,从此,只要是在温岭范围内的IP用户,都可下载到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内容,这为读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提供了方便。2009年,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也相继对市民免费开放,温岭市域范围内的用户只需点击市图书馆主页的数据库链接,就能免费下载所需的文献资源。“这是非常好的利民措施,以前要查找文献信息还要跑到图书馆,现在在家上网就能实现,而且服务还是免费的。”对市图书馆提供的这一便民服务,网友欣喜地称赞道。而温岭图书馆的这项服务使在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检验工作的王益萍也受益匪浅。她说,检验工作需要参考一些相关文献,在检验肉制品中的“盐酸克伦特罗”含量时,通过图书馆的文献平台,只输入关键词“盐酸克伦特罗”,270多篇相关文献就“跳”了出来,可供自己参考下载。
温岭图书馆对于特定读者还开展了专项咨询服务。市图书馆依托多种数据库,以QQ传递资料和在线解答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为用户传递信息。其中开通的“两会”咨询QQ群,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查找提案、议案背景资料等服务,受到了基层代表、委员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不断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138万篇,是温岭图书馆统计的2011年全年三大数据库的论文总下载量,这相当于温岭人均年下载一篇以上论文。从2002年到2011年,经过10年不懈的宣传、推广应用,温岭图书馆的数字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今年的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三大论文数据库的下载量再创新高。根据温岭图书馆2012年1月至5月的下载数据统计,中国知网的下载量最高时每天达到9000多篇,三大数据库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900多万元(按各数据库流量卡计算)。
温岭图书馆还致力于引进并推广电子图书。2003年初,温岭图书馆在省内县级图书馆中首个引进方正Apabi电子图书,并于2004年12月正式开放使用。通过开通试用账号、每月定期采购电子图书、定期向读者发送图书入库信息等一系列举措,市图书馆电子图书的利用率逐步上升。在2005年5月召开的ebook产业年会上,温岭图书馆荣获最佳应用奖。
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坚定了温岭市图书馆继续完善和发展数字资源、加强数字文化服务的信心与决心。近日,万方数据授予温岭市图书馆国内首家“科技文献使用示范基地”称号,这是继2009年温岭市图书馆作为唯一一家县级公共图书馆跻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全国公图应用排行十强”后,在数字资源应用方面再一次得到业界的肯定。通过示范基地这一平台,温岭图书馆将与数据提供方加强交流沟通,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摘自:.n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