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农家书屋建设是从2007年正式启动的,为了让农家书屋建设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敦化市把农家书屋业务管理办公室设在了市图书馆,这样可以利用起图书馆的先天性优势,让其与农家书屋美满结合。”7月25日,吉林省敦化市图书馆馆长洪炜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
村级书屋全覆盖
据洪炜介绍,敦化市有16个乡镇,305个行政村,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标准规范村农家书屋305家,村级农家书屋建成比率100%。作为农家书屋业务管理部门,敦化市图书馆有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他们连续3年5次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统一培训,并颁发上岗培训证书。农家书屋管理办公室对每个农家书屋平均要进行2次以上的业务督导和上门服务。根据国家配发标准,敦化市给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了价值2万元的书籍和视听资料,有六大类1500册图书,300张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为了使农家书屋工程能顺利开展,敦化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书籍、书架等设备、场所取暖等方面就累计投入30多万元,为了丰富农家书屋资源,他们还购入了最新实用农科视频资源近500种。仅市图书馆就为各农家书屋提供图书总计1万多册、农科光盘6000余张。
科学管理求实效
洪炜告诉记者,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很多村民尤其是青壮年大都白天下地干活或外出打工,晚饭后才有时间,于是他们把农家书屋的借阅时间定为夏季每天19∶00~21∶00,冬季每天18∶00~20∶00。由于各村的图书管理员都接受过统一培训,而且是持证上岗,因此在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做到书屋的所有书目都经认真核对、登记、制度上墙、免费借阅,并将各种记录装订成册后存档。
为了使农家书屋管理更科学,他们参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分区精心设计,用心摆放桌椅、书柜、报栏,并在书屋内设置了免费办理借阅卡的温馨提示牌,还粘贴了书籍分类标识,并且定期为村民播放农家书屋内的电子音像制品。同时,还会不断听取村民对农家书屋的建议和意见,有效地促进了图书的科学化管理。
让农民爱上读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洪炜说,他们通过农家书屋,开展了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帮助农民通过书本学到一定技能,通过报刊杂志及时掌握信息,找到更多致富门路,把书屋实实在在打造成培养新型农民的“充电”场所。
重实效发挥科技致富作用
随着农家书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感受到农家书屋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洪炜告诉记者,因为读书而致富的故事在他们这里有很多,例如,大石头镇太平村有个瓜农老王,最初种瓜仅凭经验,因此遇到了很多问题。自从他们村有了农家书屋,他没事就往书屋跑,找一些相关的书看,一年多来,他扩大规模,改良品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在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西瓜王”。还有额穆镇的石头家,他家有六口人,但地很少,生活很拮据,自从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借了种植的书,他下决心要改变现状开始包地种,一年仅水田就有四晌多,什么季节育苗,什么季节晒田让土壤呼吸,稻瘟病时用什么药和肥料等,他都按照书中讲的去做。不过最初一两年因为没有实践经验,收入并不多,后来通过省里来的读书辅导团的专家帮助他们讲解,慢慢地开始得心应手了,现在不仅一家六口丰衣足食,还有了一定的积蓄。
义务管理不是长久之计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洪炜也提出了目前农家书屋管理员没有工资的问题。她告诉记者,他们图书馆可以免费帮助各村农家书屋的图书分类、编目建馆,以及培训管理员等工作,但他们实在没有经费给管理员开工资,毕竟这个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是常年累月的事,如果仅靠义务是无法长久下去的。
经过调研,他们建议给每个村的农家书屋配备一名公益岗位图书管理员,在乡镇政府转移支付中提取资金作为管理员工资,书屋管理员在管理图书的同时还可以负责村里的其他工作,这样既促进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责任心,又能促进村里的各项工作。例如将农家书屋交给村老年协会管理,管理过程中可以交给退休的村干部、退休老师管理,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管理,并且村里可以拨一部分机动土地给老年协会作为管理经费。同时,还可以将农家书屋放在农村个体借书点,这样有更多的农村读者可以利用,借书点所得的收入可以增加新书藏量,可以使书屋建设良性循环。
摘自:.n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