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父亲的传家宝

时间:2022-04-28 17:28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张高海    点击: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父亲出生于沙洋凤凰山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他上过几年私塾,能打一手好算盘,会写一笔清秀的蝇头小楷。历经战乱的洗礼,饱受生活的艰辛,他一辈子勤劳善良、忠厚朴实。虽没为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他的言行就像传家宝一样终身陪伴影响着我。 “读的书多胜大丘,不需耕种自然收。”小时候他常说的就是这句话,给我讲勤学苦练的经典故事,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从小教我学珠算、用沙盘练字,念“三字经”“增广贤文”,即使家里并不宽裕,也要给我买书。深入生活、历经磨炼,这是父亲教我读的另一本实践之书。从祖父到我,家脉单传三辈,但父亲并未因此而溺爱我,而是刻意让我经受生活的磨炼。我七岁开始放学后就去打猪草,十三岁利用假期跟大人一起做事。如天不亮就起床挑红薯、萝卜等到十五里外的沙洋去卖,卖完后回家吃早饭。还跟着父亲学做耕地、耙地、撒种等农活。按父亲的话说,既能干农活,又能当秀才。父亲一生节俭,剩菜剩饭从不浪费,理发不去理发店,自己剪。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积德无须人见,行善自有天知。”父亲胸怀宽广而富有修养,对人总是慈祥和善。他认为百善孝为先,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父亲经常告诫我,做人要积德行善,不图回报。父亲的善举很少给我讲,往往都是外人说起才知道,但家里这件事还是例外。从我记事起就发现家里有个旧瓷碗,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冬天。因缺粮少食,当时一天只吃两顿饭。一天下午,全家还没吃午饭,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逃荒人一下子晕倒在我家门口。父亲出门探问,得知他已几天未吃东西,加之天冷,身体实在支撑不住了。父亲将他扶到家中,喂他喝热水,让他先吃刚做好的饭菜。他感激地说,这一路乞讨过来,所到之处不是关门,就是恶语相对,是你们救了我。临走之时,他将讨饭的瓷碗送给了父亲,以表救命之恩。这个碗保存至今,以此教育后代。受父亲的影响,我经常做些助人为乐的事。本村五保户刘姓老人无人照料,裹着小脚,行动不便,平时吃水十分困难。每天清晨我就去给她挑水,一挑就是十年,直到工作调离才结束。 “不看一时得失,目光要放长远。”父亲从人民公社开始到分田到户结束一直担任生产队出纳,从未挪用公家的一分钱,多次被评为公社、大队的红管家。母亲患病三四年无钱医治,卖房给母亲治病,也未打过公款的主意。因无钱读书,我中学没毕业就辍学了。下学后,大队党支部书记上门要我创办一所小学,并负责管理,报酬与生产队同等劳动力记工分。次年一场大雪,生产队社员一个多月未下地干活,我就没有工分。因待遇低,学期结束后,我就跟父亲商量,不想当这个老师了。经常给母亲治病的董医生愿收我为徒。父亲开导我,当老师可边教边学,不断提升自己;当医生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要把报酬看得过重。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师都没有工资,每月只发二十斤大米,后来不是变好了吗?父亲的一席话,坚定了我对教育工作的信念。1970年秋,大队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要我当他的接班人。当时公社正准备定向将我转为公办教师。我很犹豫,回家后与父亲商量。父亲说党支书是职务,只能当一阵子,而教师是职业,可干一辈子,可干出一番成绩。我婉拒书记的好意,成为一名公办教师。父亲的话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 如今,父亲离开我已经二十二年了。在已跨越古稀的岁月里,我重拾父亲留下的这份传家宝,倍感亲切与责任。在有生之年,我要将其传承下去,让父辈的优良品质护佑子孙后代一路前行,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