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换担子

时间:2022-03-16 17:11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李永新    点击:

岁月无痕,几十年前流行的惯常的东西,如地上的一团墨迹,随着光阴的悄然流逝,风吹日晒雨淋,渐渐地褪色变淡,直到了无印迹。换担子就是其中之一。 五十年前的乡村,与现在大相径庭。村落的布局如散场后的棋盘,东一户,西一排,有的临水而建,有的靠坡而居。湾子的名称,五花八门,有以姓氏命名的,有以植物命名的,有以产业命名的,有以建筑古迹命名的,有以形状命名的,不一而足。这种几近自然原始形态的湾子,大部分竹林掩映,杂树丛生,荆葛交织,野草萋萋。与外界的通道,就是林子旁不宽的土路。而去往田野纵深的途径,就是那经纬交织的弯弯曲曲的窄窄田埂。 田地在没有经过整治前都是因势就形相沿相袭的状态,大小、形状、高低、肥瘠,各有差异。田埂有宽有窄,生长着以巴茅为主的各种野草,这些草是耕牛的天然饲料。因为养牛户经常在上面放牛,田埂常被庞大的耕牛踩垮塌,时间长了,田埂损坏严重,人在上面走不免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就踩空崴了腿脚。 村子里像样的大路非常少,仅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大路通向集镇。生产队也有手扶拖拉机等相对先进的交通工具,但一般用于集体。由于当时没有机耕道,往田间运送种子化肥农药等,大部分依赖肩挑人扛。 在此背景下,换担子就成为一种人们普遍认可推崇的运送方式。当时农家肥占据作物肥料的半壁江山,肥源都是来自农户的猪牛粪、渣草、灶灰、草皮灰、废墟墙土等。要想将这些肥料运送到很远的田间,就要考虑效率。少数人在肥堆旁专门装筐,多数人挑着肥担负责运送。 由于田埂太窄,挑担人错让不便,一不小心容易被挤到田里,所以就采取换担接力传递的方式:挑着肥的人与空担返回的人,各自将扁担挪在右肩上,两人对面相遇身体贴合,右肩的担子通过调整重心和扁担的长度,刚好落在对方的左肩上。接重担的人后转,向田间方向走去;接空担的人后转,向农户方向走去。每个挑肥人,各自在一定区间行走,形成一条长长的接龙运送线。这种运肥方式,视距离远近、任务大小而人数不等,少则三五人,多则八九上十人。 后来,经过多次土地整治,同时修水库、扩堰塘、建泵站、添路渠。几番下来,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机耕道条条通田旁的格局。无论运肥、拖粮、机耕、机整、机割、机插、机播,都变得异常便利。板车、农机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换担子这种方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仅存于老辈人记忆深处。 (通联:市月亮湖北路39号)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