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被荒芜的六分地 (四)

时间:2022-03-16 17:00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王雄    点击:

4 照片没有拍成。不是手机像素不好,也不是秋色不够美,更不是收割机入不了画。而是,我猛然间记起,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去自己的田地里走走看看了。除了盆景园、荒芜的六分地,还有好几块远在他处,都已租与他人挖塘养虾。母亲每年收着租钱用于零花。思绪至此,拍照之趣全无。索性驱车前往被荒芜的六分地。 在盆景园与被荒芜的六分地之间,横着两条水泥路。这两条南北走向水泥路是近几年才修的,在招商养殖小龙虾之前。它们与玉米地南边那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相连。这条主干道一直通到西荆河边上。同样是水泥路,却要宽上许多,硬化的时间也要早好几年。是我们村上两任的村支部书记在竞选书记时,自己掏腰包修的。好几公里,算是任前的“临时佛脚”吧。 从家门口的荆(门)潜(江)公路向前大约50米右拐,就上了东西走向的主干道,再向前大约500米右拐向前就到了被荒芜的六分地,地头就是往西的第二条水泥路。 下车。呈现在眼前的是统一规格标准的水泥路面,一直延伸到远处,两条水泥路内外的虾塘也都是格式化地用二三十公分高的塑料布围着,防止小龙虾爬出来。 在脚下这条路没有硬化之前,留下了无数父亲与别人争稻田水的脚印,他总是争不过别人,慢慢也就索性不争了。好在老天的眷念,每次都会在紧要关头降那么一点雨,来保住我们的口粮……每一年插秧之时,父亲总是将稻田里的水灌得满满荡荡,溢出田埂外的水浸蚀着泥巴路面,我开着拖秧苗的小货车总会陷进泥泞里。后来才知道:原来并不是父亲给灌的,而是插秧本就不用太多水,别人上面田里的水多了就放了进来,父亲想着再放下去,下面田里的主却不让。水多不好插,父亲就多花些时间,多用力一点;小货车被陷,父亲就找来石头垫在车轮前后。 想起这些的时候,我不禁把视线转向了被荒芜的六分地里。在这六分地里,父亲曾经种过油菜、小麦、芝麻、黄豆和棉花。这几样农作物里,棉花是个新鲜事物,只有在平原才会有。在种之前,沙洋农场专门给村民们指派了技术员指导生产。父亲是学的最认真的一个,亩产量也是最高的,年底还被评为种植能手,发了奖金和奖状。那几年,棉花价格好,超出了其他农作物的收入,应该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是从那几年才好转起来的。只是,这棉花不能重茬,得套种,加之后来行情一路下跌,差不多有十多年没人再种棉花。 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这六分地里,按照父亲的吩咐到棉花地里锄草,我一边埋头用锄头锄草,一边把一个迷你收音机的耳机塞到耳朵里听广播,父亲见了一把扯下我的耳机,顺着线薅出了上衣口袋的收音机,扔出老远:“搞事就搞事,不要分心听那些乱七八糟的……”面对这样的突如其来,很想跟父亲大吵一架,转念一想:自己已经离开了校园,走上了社会,也就忍了下来。等父亲走远了,顺着他扔的方向,找回了收音机。我之所以忍了下来,是因为前几天买了这个8块钱的收音机之后,手里再无零花钱…… 如今,六分地里杂草丛生,甚至长了好几棵比大拇指还粗的杨树苗,已有一人多高。枯黄是主色调。左稻田、右虾塘的滋润并没有让这块被荒芜的田地翠绿起来。水多也不一定是好事。表面看着风生水起,搞不好土层深处已把根泡烂。 人走,不光是茶凉。还有田荒。 5 田活该被荒。到了我这一代,已经弄不清自己的田地与他人田地的界线。父亲临终前反复交代的参照物已经在脑海里越来越模糊。好几年不去地里,虾塘被挖得连成了一整片,那些曾经的参照物也已被埋在泥土之下。即或是有一天虾塘被还原成稻田,参照物也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路边的沟渠也做了硬化。像是随时都有水养着的样子。同样硬化的还有东西走向主干道两边的沟渠。这是上一任和这一任村支部书记的政绩。一些沟渠的护坡也做了硬化。 记得最南边的那一大块护坡曾经被父亲开荒开出来,种上红薯,卖给城里烤红薯的摊主,赚了些苕钱。那个时候,荒一旦被开出来,土地的使用权就永久是你的了,没有人跟你抢,约定俗成。父亲走后,他打下的江山就被别人占有,母亲据理力争,别人以母亲没有继续种,早已复荒,谁人重新开荒就是谁的为由,拒不归还。母亲气不过,却也奈何不了别人。倒是过了一两年,这田地作为沟渠的护坡被硬化,谁也种不成了,母亲才将此事彻底放下。 (通联:沙洋县文联)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