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千年佚书终见日 ——探访“郭店楚简”考古发掘

时间:2022-02-23 17:14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陈兴国 赵永华 郑姗姗    点击: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地处荆门西南,一直以来小村庄默默无闻。然而,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郭店村轰动了世界,因盗墓案发掘出土“战国第一女湿尸”和“郭店楚简”。其中的“郭店楚简”,时代在公元前300年或者更早,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所发现最早的原装书,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珍贵典籍”。 “很庆幸的是,盗墓贼锯开的盗洞位于椁室头厢的西南角,只捞走了一些铜器,而楚简放置在头厢北端。若被他们扒捞出去,这些普通人眼中的‘竹片’很可能被弃之荒野而灰飞烟灭……”时隔近30年,回忆起郭店楚简发掘时的情景,荆门市博物馆馆员、考古发掘人员高山的心情依旧无比激动。 盗贼猖獗,小型古墓惨遭破坏 荆门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遗存丰富。如今的沙洋县纪山镇,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郢都近郊,被誉为“楚国后花园”,成为王公贵族争相占据的茔地。以至于,现在的纪山镇境内,以纪山寺为中心,方圆1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有着规模不等的20多处连片墓地,这就是闻名国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山古墓群。 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起一种病态的歪风论调,“要起水(赚钱),找死鬼。”“要想富,挖古墓,一夜便成万元户”……纪山古墓群也成为盗墓贼的目标。 1993年10月初的一个夜晚,一伙盗墓贼盗取了郭店村一农户屋旁的墓(后被命名为郭店一号墓)。天亮后,村民发现了圆柱状的盗洞和被掘出的椁木渣,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数天后,公安机关抓获2名盗贼,缴获一件铜匜(中国古代的一种盥洗器)。当公安人员带着铜匜找到荆门市博物馆,考古人员研究认为,能从墓中捞出铜器,说明郭店一号墓的棺椁已被打穿,当即赶到现场查看。 “郭店一号墓并不大,最多算中小型。因长期耕作、栽树,加上水土流失,封土堆不明显,只比旁边的田地高出一点,成坡状。”高山等人走上墓葬封土,看到上面有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竖井式盗洞。盗洞从上到下直穿墓坑,延伸到椁室,椁室盖板的西南角被锯开一个长约40厘米的洞,室内原有的保护环境被破坏。如果外面的泥水不断地由盗洞渗进椁室内,墓中的文物将不保。 考古人员在确认郭店一号墓无法继续保存后,迅速报请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对该墓实施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抢救发掘,意外收获千年国宝 1993年10月中下旬,荆门市博物馆组织考古人员进驻郭店一号墓工地。当时考古经费非常紧张,为方便工作和保护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就住在距离墓一二十米远的农户家里,按照考古规程,组织民工锹挖肩挑,从耕土层到墓坑填土,到椁室,层层揭开。经过10天左右的发掘,挖走数米多深的土,除去一层二三十公分的青膏泥,郭店一号墓椁室盖板呈现,木质保存完好。 “墓室清理工作是在一个下午,因为墓比较小,当时大家对出土贵重文物都没抱太大希望,但考古人员还是进行了分组分工。”高山说,下午1点多钟,郭店一号墓椁室盖板被揭开,椁室不大,长3.3米、宽1.68米,室内用木方间隔成三块,即头厢、南边厢和棺室。“椁室里都是清水,器物全部没于水中。这种水应是经过青膏泥的过滤后渗进去的,是软质水,近乎于蒸馏水,它对椁室内的木、竹、铜等器物甚至古尸都起到了保护作用,以至于没有完全腐烂。” 高山和另一名同志负责头厢的清理,当他们工作时搅动室水,一支竹片浮出水面。“这里面怎么还有楚简?”高山对旁边考古经验丰富的同事李兆华说,“怎么可能?连包山那么大的墓都没出土多少,这么小的墓会有楚简,别搞错了!”李兆华也不相信。高山蹲下身子,用手伸入水中,轻轻托起竹片,“竹子黄金亮色,跟新鲜砍伐的一样,黄中带青,非常漂亮,上面黑色的字清晰可辨。”“可惜当年没有现在高级的摄影设备,没留下竹简刚出来的样子。”高山遗憾地说。曾在省文化干校文博考古班学习的高山,想起老师曾讲过的楚简,在仔细辨别后,不禁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楚简嘛!”听到这个消息,现场所有的人都聚拢过来,大家在谈论后,决定慎重对待,并达成提取竹简的方案。 从下午3点左右开始,一边用水泵抽取椁室内的水,一边取竹简,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钟。“我是趴在盖板上,轻搅动头厢里的水让竹简浮起,然后双手端着夹板,板上放海绵,轻轻托起漂浮的竹简。”当时激动不已的高山,为收集散落的竹简花费了4个多小时,竟不觉得累。 学者争鸣,郭店楚简名扬天下 “当年,考古发掘条件非常有限,刚出土的竹简非常漂亮,但二三十分钟后,渐渐氧化变黑,形如木炭,一个字也看不清了。”高山说,当时考古人员不敢怠慢,又怕脆弱的竹简折断,清理出的竹简放入大木盆里,盆里注入椁室里取出的清水,让竹简浸在水中,上面再用海绵覆盖,然后装入车里,当晚就运回荆门市博物馆。 第二天,市博物馆请来了专家,对出土的竹简残片进行泥渣清理和化学还原。数月后,竹简上的泥渣被除掉,变黑的竹片基本还原成本来的青黄色,上面的文字也恢复可见。这就是如今保存下来的“郭店楚简”。 郭店楚简共804枚,有字简达730枚,共计1.3万多字。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字体典雅、秀丽。竹简形制不尽一致。就长度而论,从15厘米到30多厘米不等;形状有的两头平齐,有的两头修削成梯形;竹简上都有用以容纳编缦的契口。 而后的几年,古文字学家对竹简的释文、缀连、考释等进行研究。经整理,郭店楚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儒家和道家的16篇重要文献,其中道家典籍2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儒家典籍14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五行》《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语丛四》。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郭店楚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一经公开,立刻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围绕郭店楚简的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下30次,学术成果更是不计其数。世界著名大学如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都相继开设了有关郭店楚简的研究课程。包括郭店楚简在内的出土简帛研究成为盛极一时的显学,热潮至今不减。 人物档案 高山 高山,男,1964年出生,荆门市博物馆馆员。曾先后参加了郭店一号墓、蒙华铁路、荆荆高铁、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王家塝墓地等项目的考古发掘,先后主持了钟祥、沙洋经济开发区文物保护统一评价项目调查勘探报告及保护方案工作。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考古》《江汉考古》等发表多篇专业文章。 2019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工作队沙洋城河遗址“201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个人荣誉证书。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