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凤 女,1962年10月出生,漳河新区漳河镇中心小学教师,省农村优秀教师,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荆门名师,市十佳师德标兵,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从教36年的刘兴凤老师始终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坚守教育乐土,追求职业幸福。
醉心科研 努力探究
刘兴凤老师深深懂得: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潜心教学研究,教师必须自觉地将教研项目和优化教学挂起钩来,将教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
长期以来,她在教育科研方面努力探究与实践,先后负责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开发学生非智力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和“十二五”市级重点课题《“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个案研究》的研究。在“学困生”心理问题研究过程中,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我能行”,学会调整情绪,学会坚强,学会进取,形成健全人格。为了找到“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刘兴凤老师带领教师走访、座谈、归类分析,并根据个案特点,探讨解决个案策略,然后充分利用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2011年12月,她主持的国家级课题通过答辩顺利结题。2012、2013年,在荆门市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中,刘兴凤老师课题组准备的《感恩父母,点亮亲情》《诚实守信》均获得了一等奖,她先后撰写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3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春风化雨 品味幸福
刘兴凤老师认为,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刘兴凤每接手一个班级,都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一年,她的班里插进了一名从恩施转来的小女孩嫣芳,学习基础很差,语数检测总分不过60分。刘老师利用休假日到嫣芳家走访,才知道嫣芳的父亲因一次意外事故成了高度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而她妈妈带着她的小弟弟离家而去。年仅九岁的嫣芳只有靠年已古稀的爷爷奶奶照顾,生活十分艰难。从此,刘老师每天放学后便为嫣芳补习功课;学习用品没有了,刘老师送她;衣服小了,刘老师给她;回家晚了,刘老师陪她;思想上有了偏差,刘老师给予矫正。在刘老师的关心下,一年后,嫣芳不仅懂得体谅他人、珍惜时间,还用心学习,大胆发言,当年期末检测,她的语文、数学成绩均为优等。在刘兴凤的从教经历中,她始终坚持“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坚持把“育人”寓于教学之中,促进各类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
笃学善思 自我塑造
几十年的教师工作,使刘兴凤深深知道:学习是终身之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刘兴凤从未松过学习之弦。平日,她积极参加各项政治、业务学习,在“践行高效课堂”学习活动中,她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不断自我排查问题。她一有空就上网阅读各类文献,扩大知识面,常在网络上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并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2011年,她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学员”。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使得刘兴凤老师的文化素养、业务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荆门市教师下水作文竞赛中,她写的《月季》、《观察日记两则》均获一等奖。
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刘兴凤老师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但她仍然严谨治学、潜心教研,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她说,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是自己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