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佳作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读者园地 > 佳作推荐

文明出自城市的本性

时间:2012-06-13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文明出自城市的本性
 
 

    我们常说,世界文明史是一部战争史,国家的建立与灭亡,国家的分裂与统一,都是通过战争和杀戮完成的。文明的冲突必定带来流血事件,同时冲突带来的变革与进步必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阵痛期。当文明与社会融合,历史也为文明所改变。政治、宗教、文艺在不断的融合和毁灭中,显示出社会的动荡,又将文明重新提升高度。

    当我们避开战争,去看待世界史时,会发现世界史实际上是文明的传播史,历史延伸到现在,文明彼此互相交叉,陌生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世界成为共同体。在丹尼斯·舍曼等西方学者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上、下)》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人类文明以城市为基础,它抛弃了原始的合作及生活共同体,成为了个体,早期的文明往往受指令支配,无论是西南亚、东北非地区、印度、中国、希腊文明,其共同特征是文明在物质交换的同时得到扩散,文明因交往而诞生,因运输而延展。

    文明出自城市的本性,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城市让人感受到的冷漠。城市是政治和经济强化的地方,处在其中的血缘和家庭难免受到影响和牵制,从而变得不再稳固。可以说,基本道德、习俗、观念被破坏,于是需要政治统治和法律强化。谁来主宰或主张呢?那么由随之产生的文明来判断,能书写文明的人必定占据上风,而这主要是由宗教把持。即使在中国,也能看到文明的把控者利用宗教来加强统治,固定自己的特权地位,享有文明带来的财富。在《世界文明史》的叙述中,城邦的统治者开创文字和书写方式,构筑属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宗教以及哲学体系。

    但实际上,世界和社会不会因为统治者的文明教化变得平和,历史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旨意,也不会是一个政府、宗教、派别能够让历史消亡。但往往一个种族的历史终止,是通过种族之间文明的冲突开始的,而这冲突不仅体现在信仰所代表的思想观念上,更多体现在文明的传播方式、文明的实质内容,以及产生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维护文明的组织形式上。文明在不断扩大的途中必然与其他文明碰撞,或许有共识,但更多的是冲突后方会交融。书中写到希腊文明,便有这样一句话:“通过政府干预获取物质利益的做法,同另一种更具活力的做法——让个人拥有更多自由,可以相互服务——之间的矛盾。”

    往往在冷兵器时代的文明和城市,都脆弱不堪,通常是由低文明的蛮族征服城市,取而代之并不断吸收,东罗马的灭亡、中国朝代更替、埃及文明等。有文明差异的地方就会有冲突,那么冲突往往会导致颠覆和破坏。于是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人类文明是如何在城市消亡和兴起中得以保持、向前发展的呢?实际上,文明的变迁随着国家和城市的危机才会有集中的膨胀。何以有这样的说法?因为无论政治或者经济危机,难免动摇信仰,而要维护信仰,必定要产生更先进的文明,或者是发展、或者是破坏。书中提到中国的儒家、法家,印度的佛教,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教,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是在此情况下诞生的,所以乱世出英雄和乱世出经典都是一个道理。

    那么,不妨再将目光跨越西方中世纪的黑暗和东方的鼎盛,进入全球探险时代。文明在1500年后的传播更为迅速,传播越广泛越得到赞同的文明,必定能集聚更多的智慧,这样才能将文明与社会秩序更好地联系。当在探险过程和文明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发现宗教不再足以支撑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时,政治出现危机,这便有了改变世界的西方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到了这样的时刻,只有创造文明而不是改良以往,才能建立更稳固和强大的城邦与国家。于是探求文明的方式变了,没有传统的权威,只有对权威的不断挑战;没有自然状态的国家,只有社会状态的国家。这个时候,文明的创造不再由统治者或宗教团体把控,变成每个人的创造。

    而时至今日,当我们将世界文明的发展再次回顾时,文明不仅演化到人人创造,而且成为人人传播。正如书中所说,度过冷战后的世界,“全球化体系有自己的主流文化,其趋势就是走向同质化。”那些关于民族、种族、族性、性别和宗教利益的所谓“文明冲突”不该再出现。因为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能力,只要在全球化体系的主流文化之下,就应该不再受到任何干预。

 
(摘自2012年2月27日《图书馆报》A12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