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产生在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族人悉达多。其生活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65年至436年,与中国的孔子同时。佛教最初传入中国,—般认为是在西汉哀帝元寿年(公元前2年)由大月支国国王使者传入当时的都城西安。到公元64年,汉朝派使者到西域访求佛法。3年后,他们与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一起回到洛阳,并用白马驮载经书等回国。随即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的第一个佛教寺庙——白马寺。以后随着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佛教成为国教,与儒教、道教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宗教。
佛教从何时传入荆门已无法考证。据《荆门市志》介绍,荆门境内最古老的佛教寺庙是地处沙洋县拾桥镇的尊胜寺,建于东晋元光元年(公元402年)。这说明佛教传入荆门不晚于东晋。另据资料显示,在民国时期,荆门境内共有佛教寺庙340处,其中东宝、沙洋159处、钟祥112处,京山69处。这些寺庙中,规模较大、香火较盛的有东宝的仙居寺,京山县三阳的千佛寺、宋河的芭蕉寺,钟祥城区的吉祥寺、报恩寺、石牌的崇果寺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河的芭蕉寺。相传在唐太宗时,新罗国(在朝鲜半岛)派国僧和太子来大唐取经,唐太宗命他们在芭蕉寺习经。他们被这里的山水风光和佛教文化所打动,终身未返回祖国,最后圆寂并葬于此寺。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自然及人为的影响,在新中国建立后,荆门境内的古佛教寺庙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只剩下沙洋县的纪山寺部分建筑、东宝区漳河镇的洪山寺和仙居乡仙居寺的三座佛塔。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经宗教管理部门批准,各地恢复了一些佛教活动场所,尤其是荆门城区的唐安古寺和千佛寺,目前在寺庙建设和法事活动上都有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