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民间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荆艺荟萃 > 民间文学

话说清静庵

时间:2009-04-08 00:00     来源:     作者:毛中贵 徐芝满    点击:

    在漳河水库明槽清静庵大桥北岸,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山岗,山岗的南端即为“清静庵”原址。“清静庵”面对马鞍山,背连跑马岗,四周山峦叠嶂。庵前一小溪环绕古庵西行,流经太平桥、杨家桥至观音寺入漳河。门前山下有条大路,东达荆门县黄家集(漳河水库已淹没),西通原当阳县观音寺(已淹没),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古庵坐北朝南,占地约2700平方米,二进三重,顺山势而建。一进古庵大门便是长10米、宽4米的天井。天井两旁是用青砖砌成的钟楼,钟楼内各有一口铸铁大钟,直径约120cm,高约140cm,钟上铸有捐赠者的姓名。过天井登四级台阶,便进入大殿,大殿长宽约为6米。大殿正中供奉关公圣像,圣像前有一鼎铸铁化钱炉,直径60cm,高约l00cm,花纹别致。“关公”左边是送子娘娘观音菩萨,右边是牛马菩萨,以遂施主繁衍子孙后代、农耕昌盛富足之心愿。

    古庵建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据传在明朝末年,朝廷腐败,一化名为算九一(隐去真实姓名)的朝廷官员不愿与朝廷同流合污,便携带儿子、儿媳南下,路过此地,留下隐居。不久,儿子在漳水做生意翻船殁命。可算大人年逾六十丧子,而又没留下孙子,翁媳俩甚是着急。好心的儿媳便把娘家妹妹嫁与算大人以续烟嗣,后果生一儿子。眼看孩子渐渐长大,算大人的儿媳心想,这孩子怎么称呼自己呢?做姨妈不是,做嫂子也不是,便洁身自爱,自缢身亡。二十年过去了,算大人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考中了举人。为纪念那位为他而死的嫂子兼姨妈,便筹资在她墓旁修了这座寺庙,取名“清静庵”。从此,“清静庵”香火不断,连绵几百年,直到日本侵略中国,寺庙便毁于兵燹。

    解放初期,政府对残存的古庵前院进行了整修,安置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们,后来又在这里办起了小学堂。

    1967年,“文革”狂飙席卷全国大地,“清静庵”也未能幸免,被“破旧立新”的十二级台风再次摧毁,菩萨被砸,炉鼎被盗,大钟被敲碎,小学堂也不能再办了。那时,兴大队办学之风盛行,于是古庵所在的烟墩区观音公社雄丰大队为建小学,便将古庵拆掉,借用了部分残存的青砖布瓦在跑马岗北麓新修了一座小学,更名为“雄丰小学”。“清静庵”古刹便从此消失了。

    古老的清静庵作为修身行善之处虽已成为过去,但这一块清静之地如今又孕育出了新的希望。

    1984年,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前往漳河水库视察,发现库区交通不便,人民生活比较贫困,便当即作出“要致富,先修路”的指示,并于1985年拨款80万元在清静庵南一公里处清静庵明槽上架设了“清静庵大桥”。它是一座水泥拱桥,桥长100多米,桥的中间为双车道,两边是人行道。“清静庵大桥”的修建结束了漳河水库无桥的历史,同时也结束了库区人民行路难的历史。而后,漳河镇政府又以大桥为起点,向库区延伸修筑了环库公路,为库区矿藏的外运打开了通道。近年,又开通了漳河镇至清静庵大桥的微型客车,为库区人民出行和到漳河观光的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989年关广富书记第二次视察漳河,他了解到漳河库区5个村尚无一所像样的小学,孩子们就学非常困难时,便指示有关部门在清静庵修建一座漳河库区的希望小学,并为学校题名。在他的关怀下,1990年,漳河工程管理局拨款20万元,在清静庵大桥东侧修建了漳河库区第一所希望小学——“清静庵小学”。“清静庵小学”服务于库区及周边的5个村28个村民小组。1997年东宝区烟墩镇(今漳河镇)政府又筹资扩建,以后又得到省统筹的邵逸夫教育基金的资助再次扩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的清静庵逸夫小学。已拥有11个教学班,就读学生450名,教职工18人。希望小学,希望所在。1997年,该校被评为东宝区先进学校,该校教师毛可春也获得了1997年度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于次年2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教师节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

    古老的“清静庵”如今新生了。

    “清静庵”遗址所在的山岗早已被村民们开发成一片诱人的柑桔园,村民为它冠名为花果山。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