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瞄集
时间:2010-04-07 00:00 来源: 作者:胡登升 点击:次
位于汉宜公路边的瞄集,属毛李镇的边界地,与官土当镇的马坪、雷场相毗邻,现有百余户人家。街面成“丁”字形,“一”就是它的主街道,街心是汉宜公路;楼房鳞次栉比,气势壮观。 据老人讲,大约在清朝中期,鲁家(壁)巷南边的坡地上,就有了三两间茅房,少田没田的穷人,在此以卖茶水、米酒为生,没有名称。 瞄集的得名缘于鲁家巷一鲁姓善人,他口齿锋利,讲仁义道德。有一年他家门前来了一个讨米婆子,被其收留。荆门县太爷大概出自净化风俗的心理,要将那婆子撵走。可婆子不愿走,善人也不同意,以致成僵局。 县太爷怒遣官丁将其打得致死,鲁善人以为太不仁道,一状告到荆州府。他色厉辞严地诉讼县太爷,平白无故地打死他年愈八旬的母亲(其实不是),是蛮施暴政、不仁不孝之举,坚决要县太爷偿命。县太爷无理可讲,败诉公堂,赔了善人千余两银子。太守还调侃地送给他一个“鲁难欺”的雅号。 鲁家原本富有,此次告状又发了不小的财,更加阔了,也更注重家风门风。可鲁善人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恰与他行仁道相悖,喜欢行凶闹事,人称“恶少”,一般人都畏惧。 这时坡地上多了几间茅房,有了卖炕饼子的勤行,和打牌的娱乐处。“鲁难欺”为了让儿子行仁道不干坏事,时时盯梢,经常到此瞄瞄。如儿子规矩地与人玩牌,便放心地离开;如发现人不在,便着人去寻找。“鲁难欺”的仁道保障了此地的安宁与热闹,也大大地影响了此地的善良、仁慈的好风气。有点口才和主见的牌友戏谑地说,我看今后此地就叫“瞄集”好了。于是瞄集之名,流传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渐趋发达,往来之人也多了起来。勤行也增加了食品名目,有了油条、酥饼,还有卖甘蔗、水果的,但人们仍感叹它的渺小与萧条。改革开放后,本地、外地不少人慧眼识宝地,纷纷来此大兴土木做生意。因为这里人风淳美、无凌人霸市的弊端;更是沙洋与后港的中间地、省道与乡道的交汇处,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