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子是春秋时代楚国著名道学家、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老莱子与孔子同一时期在世,活动时间约在公元前550年至前480年。老莱子撰写过十六篇学术著作,阐述道学的玄奥哲理,很有独到见解。
晋代皇甫谧撰著的《高士记》记述老莱子的事迹如下:老莱子看不惯尘世间的名利角逐和诸侯争霸,为躲避战乱,从河南迁来湖北,隐居在荆门蒙山(即今象山)坡下的竹篱茅舍里,在沟谷的坡地垦荒耕种,喝泉水,吃杂粮,树枝架床,蒲草作垫,生活淡泊,潜心致学,奉养双亲。有人向楚王反映老莱子的事迹。楚王器重老莱子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大队人马簇拥着楚王,从楚国国都来到山庄时,老莱子正在编织畚箕。楚王表示,愿请老先生出山,为日益强盛的楚国的雄图霸业贡献才智。楚王怕老莱子不肯屈就,才亲自登门拜访以示诚意。老莱子没有接受楚王的聘请,带着家人离开荆门的山庄,躲避到大江以南不知什么地方定居去了。现在,凡是姓“老莱”的人,都是老莱子的后代。老莱子曾说,禽鸟的羽毛和兽畜的毛皮可供编织,御寒遮体,而捡拾遗落在田野的谷粒和麦穗就够口粮了。孔子后来知道老莱子这番回归大自然的言论,感触颇多。汉代刘向撰写的《列女传》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老莱子的孝迹。老莱子七十高龄却不认为自己已经年老,因为他父母依然健在。他用好饭好菜奉养父母。为了博取老迈龙钟的父母欢愉,他特意穿戴孩童的斑衣花帽,摆耍拨浪小鼓,手舞足蹈,在父母跟前嬉戏,装出孩童天真烂漫的活泼神态,使老人在风烛残年中得到宽慰,消除寂寞。他还曾故意挑着水,蹒跚步入厅堂,当着老人的面,假装滑一跤,水桶打翻,自己仰面朝天,赖在地上学着小儿啼哭,滑稽的模样逗得老人乐呵呵地开怀大笑。“老莱斑衣”、“戏彩娱亲”的典故,就出自这里,到了元代,郭守正收集民间典型孝子二十四例编成《二十四孝》一书,其中收录了老莱子,至今成为众所周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