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才风采录---记市艺术剧院副院长、梅花奖获得者蔡建庭
蔡建庭,37岁,国家一级演员,因成功地主演大型现代花鼓戏《闹龙舟》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荆门市唯一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的演员蔡建庭从艺十多年,在艺术舞台上辛勤耕耘,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成长为梅花奖得主。收获颇丰:1990年荣获湖北省首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主演三等奖;1992年获湖北省剧种汇演主演三等奖;1993年获湖北省第二届“牡丹花戏剧奖”;1999年获湖北省戏剧新作展演赛“优秀表演奖”;2000年又喜获戏曲演员最高奖项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1年荣获湖北省第五届“金凤”青年演员文艺奖。从而成为荆门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青年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蔡建庭的成功除了组织的培养,更多的与他自身的勤奋、追求艺术的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 (一) 蔡建庭常说:不想当名演员的就不是好演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十五岁时从栗溪山区考入剧团学员班。进入剧团后,几十个孩子到了一起,他并不显得十分出众,无论是嗓音还是身材扮相,但他虚心好学,勤学苦练,每天三遍功,常常为了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反复琢磨,直到满意为止。由于努力,他很快在学员中脱颖而出。1985年,他被市花鼓剧团招为正式演员。从此,他一边参加剧团的演出,上山下乡,辗转南北,在舞台实践中提高表演水平,一边拜丑行名师龙同发老师为师,潜心学艺。经过名师指点和自身悟性和勤奋,蔡建庭在舞台上塑人的形象逐渐丰富起来,他的表演也日趋成熟,他先后在《五子争父》、《王瞎子闹店》、《双玉婵》、《柳明月》、《刘学景打妻》、《红白鲜娘》、《翁与媳》、《荷花洲头》、《闹龙舟》等戏中担任主角。一个新的角色的饰演就是对他艺术创作上一个新的挑战,同时演技也有一个新的提高和完善。特别是近十年来剧团创作演出了7部现代戏,锤炼了蔡建庭的演技,使他一次又一次向艺术高峰冲刺,为剧团争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他也实现了做一个好演员的梦。 (二) 追求艺术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他需要抉择,需要取舍。 许多认识蔡建庭的人很不理解,当今市场经济、戏剧舞台不景气,剧团条件那么艰苦,有时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他为什么要死守在那里。也曾有朋友劝他:凭你的才能,凭你的社会关系,离开剧团准发财。的确,蔡建庭如果跳槽出去,肯定会混得不错,剧团不乏这样的先例,凡是从剧团跳槽出去的同志,有的当什么长、经理、有的发了。但是蔡建庭不眼红,不动摇。他说从我一进剧团,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做一名好演员。戏曲艺术是我的挚爱,我一生不改初衷。 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使他在工作中充满了奉献精神。1999年7月,为了筹集《闹龙舟》晋京演出费用,剧院决定《闹龙舟》在荆门城区汇演十场,地点是在市群众文化中心。当时气温高,演出地点又没有空调,舞台灯光一开,舞台温度高达50℃。在这种情况下,蔡建庭毫无怨言,认真演好每一场戏,常常一场戏下来,他的衣服就能拧出水来,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十场戏演完,他体重减轻了2.5公斤。 蔡建庭一心扑在艺术事业上,一有演出任务,提起背包就走,一有角色分配,就很快进入角色。正是有这样对艺术奉献精神,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收获。 (三) 专业上的成功,并不标志一个演员是优秀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蔡建庭做到了,他从不以一个名演员自居,长年坚持随团上山下乡为人民群众演出。每到一处装车卸车,装台卸台,都少不了他,演出时,演员不够,他一人担任2-3个角色,毫无怨言,他从不误场,严肃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行政职务后,工作更忙了,担子更重了,他既要演出,又要亲自跑厂矿、企业、乡镇联系演出,还要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他从不叫苦叫累。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他作职责。 对于蔡建庭同志对于艺术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组织上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他连续两届被市政府定为已市管拔尖人才,市政协委员;200、年被授予荆门市“十杰青年岗位能手”和荆门市“特等劳模”光荣称号;2001年被授予“荆门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2003年并当选为湖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被市政府授予“荆门市科教兴市杰出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