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秋蔬菜较多,而冬春往往青黄不接,为了便于蔬菜保管,山民发明了独特的储菜方法,就是将蔬菜制作懒炸粑粑。
祖祖辈辈言传身教,山民制作懒炸粑粑轻车熟路。将收获的果蔬如南瓜、藕、红苕、豆角、萝卜、辣椒等等洗净,切成丁或丝,或单独或混在一起,放到太阳下晒成阳麻干(口语,意为半干),倒进大盆中,加进碎米面、佐料、盐,再适当放进一些碎猪肉、猪大肠搅均待装。
山区家家户户都会有好几个那种平底、大肚、小口的土坛子,高约五六十厘米。将土坛用滚开水烫好洗净立干,把混好的懒炸粑粑料填进坛中,一层层用拳擂紧实,直到坛口颈部,就不再装填,留下一段约20厘米的空隙。用新鲜干净的稻草挽成一个草把,塞进坛口,外面与坛口平齐。将一个比坛口稍大一点的土陶盆,装上半盆清水后放在厨房墙角,把装满懒炸粑粑原料的土坛用力搬起,倒立进陶盆中,清水淹没坛口隔绝空气,防止食物变质。其间用时常观察添水,以防盆里的清水自然蒸发。
过上半个月左右,食物在坛中慢慢发酵,变甜变酸,有少许汽泡从水中冒出,并带有微微的酸味,标志已经可以食用。抱起坛子,拉出草把,抓出一盘后再原样放回土坛。抓出的懒炸粑粑放进铁锅中,淋上少量的食油,用文火慢慢煎,直到煎成焦黄透亮,盛进盘中,就是一道上好的菜肴。
(摘自《走进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