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民间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荆艺荟萃 > 民间文学

内方书院

时间:2011-09-05 00:00     来源:     作者:杨宗诚 刘伟峙    点击:

 

                          
     位于沙洋县马良镇境内的内方书院依内方山(马良山古称内方山)而得名。据马良文化馆相关资料记载,公元1754年(清乾隆甲戌年)时任荆门州牧舒成龙创建龙泉书院后,1755年,马良地方绅士联名多次请奏在马良建书院,舒成龙准恳,并带头捐一百金,地方绅士凑集二百金,院址选在云雾观侧,院向东。不日,选购木材砖瓦,在市井上请来工匠,工期三个月,学堂、书斋、厨、舍计14间。并为书院作序,题写匾牌“内方书院”。
                          
     内方书院是为了追忆三国蜀汉名臣马良在此山读书而建。相传马良兄弟五人,名字里都有一个“常”子,马良字季常,在兄弟五人中名气最大,因他眉毛中有白眉毛,乡里人都编了一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三国志·蜀志·马良传》)荆门州东南众多贤士,心中仰慕前贤马良,惟恐自己不能选入这所书院学习啊!
                          
    有资料记载,书院大堂正面挂有河北任丘人李峄山所书写“逊敏”二字校训。据内方书院院事张增健所记:四方来谒“弦、诵”者23人,厨房炊工2人,早晚会餐皆叩小钟,到夜晚掌15盏灯夜读,三更时息灯,歌声出户,传向四方。书院老师的薪俸所需从荆门龙泉书院舒成龙倡捐的膏火(学生的生活津贴)中列支。
                          
    内方书院临湖眺汉,环境优美。在书院门前建有白眉亭,可拾12级而上。书院的主要职责是授受蒙童,承担启蒙教育的任务,并为社会和国家提供可用之材。据张增健院事所描述:推开四扇圆窗,远眺四方灵景,缥缈如在天半,今乃置身,俯仰山河,落手云生状下,遂到人间,波涌案头,还飞纸上,数十年尘土,洒然尽销,盖不待玉川茶罢,始忽忽,作游仙想也。且当风停雨霁,独立苍茫,或望片云,指我亲舍,孝养之情不能自已。
                          
    清同治庚午年间,荆门直隶州同知王庭桢上任后,首以兴办学校为要务,除龙泉书院外,另复修新增建五处书院,其乡义士闻风而起,愿相助成美举,移建内方书院。王庭桢亲临察看书院旧址,书院建在山上童生上山应课极不方便,加之太平天国运动书院遭到破坏,已成废墟。与马良诸绅士筹划议定在马良集上财神庙旁(现马良卫生所)重建。于同治壬申年(1872年)5月开工,经过8个月施工,学堂、书斋、厨、舍皆完工。
                          
    民国五年(1916年),该书院改办县立乙种实业学堂。1925年改名荆门县立马良蚕桑职业学校。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开设国文、算学等文化基础课和植桑养蚕等专业课,蒋作霖任校长,校监李庭壁,教习李少白、龚太鹏均是中共地下党员,常利用夜间、假日到马良、邓家湖、小江湖一带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不久停办。
                          
    1935年,这里更名为荆门县第十区立小学。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三十七师九六八团与日本人对峙襄河战事,学校停办。日本人过襄河后,内方书院被日本人拆去做了防御工事。如今,内方书院仅存遗物(周氏公义田碑)一块。
                          
    虽然历经百年,内方书院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但它传承的中华民族圣贤先哲尊师重教的美德,并有助于后来者更好地了解和弘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