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祥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丰乐河的包子,转斗湾的酒,要吃酥饼子从张集走。可见,丰乐河的包子是何等的有名气。
丰乐河位于钟祥市的丰乐镇。不知是水土的问题,还是历史的原因,丰乐河的包子就是与众不同,独具地方特色。
丰乐河包子因为其形状似圆锥形,又叫陀螺包子,大小匀称,多层次,不裂缝,无蜂窝,味甘美。乃是当地人用来招待客人必备的美食,同样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吃过丰乐河包子的朋友都知道,包子是用上等小麦面粉,经发酵后蒸制而成的。在制作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用黄酒发酵,加酒要适量,发酵后无酒味,以面团松软清香为宜。
丰乐河包子不大,几口便是一个。包子口感很好,而且有一种白面微妙的甜味。夏季过早时,用来搭配米茶,简直天衣无缝。吃的时候再来一根拍黄瓜,酸酸辣辣。
说起丰乐河的包子,还有一段动人的历史传说。相传,明正德16年(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继位,病危之际立下诏书,其死后由皇后同时召回胡广安陆州(今钟祥)的蟠王和河北沦州的翼王进京继位,二诏齐发,“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朱厚熜不敢耽误,连火速进京。途经丰乐河时,天已傍晚,一行人马饥渴交迫,朱厚熜正为食宿着急。这时,内侍招来当地勤行师傅理膳。朱厚熜喜出望外,忙问:“理膳,你会什么手艺呀?”“回大人,愚民会白案。”“好!好!”
朱厚熜来回踱着步说:“我赶路在急,令你今晚蒸制一些吃来可口、携带方便的食品,可否?”“是!大人。”理膳走出来,顿觉心中无数,不知所措了。走进厨房,他一眼就看到了案板上的白粉,却不知做什么面食。慌乱中碰倒了案板上的糯米糟酒,他忙用面粉沾糟酒,不一会只见沾有糟酒的面发酵,并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他猛然心里一亮,计上心来,用糯米糟酒,拌和上等面粉发酵,反复揉搓,蒸制成圆锥形的包子。朱厚熜食后拍案叫绝,当面赏给理膳二两银子,并令其大量蒸制,作途中干粮。即刻昼夜兼程,九天九夜进京登基,改年号为嘉靖。后来,地方官员每年便以丰乐河的包子朝贡。从此,丰乐河的包子就传扬开了。
随着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如今的丰乐河的包子更加精制可口了。如果有机会到钟祥观光旅游,可别忘了品尝嘉靖皇帝膳食过的丰乐河包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