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2012.5.26 NO:1版
时下荆门,正被中国农谷建设的热潮席卷。
汇源集团142亿生态农业项目的签署,隆平高科现代种业基地的落户,傅廷栋、张启发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揭牌,均为中国农谷建设涂抹浓重一笔。
2月11日,省委、省政府明确“中国农谷”建设为省级战略、荆门实施,荆门干群正以高涨的热情和空前的干劲,奋力前行。
从一项市级战略演变为省级战略,荆门的优势在哪里?中国农谷对荆门、对全省又意味着什么?
一个创意的孕育
美国有硅谷,武汉有光谷,荆门有农谷。经济学意义中的“谷”,意指集成、集约和集中,喻指产业、企业和生产要素的聚集地。“谷”的核心意义,指多种同类要素在一个区域紧密结合,形成一种自然、内生关系,相互激活,产生能量大爆发。
中国农谷,不经意间,契合了“谷”的多层含义。 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前身为五三农场,丘陵谷地连绵起伏,国有土地资源丰富,几十年的垦殖,耕作水平很高。
闻名中外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稻作遗存,以及陶器、纺轮等农具,奠定其长江中游农耕文化始祖地位。
屈家岭优越的农业资源禀赋、相对滞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引起荆门市高度重视,一个大胆而超前的谋划在萌动。
2007年,“院士专家湖北行”来到荆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华作为受聘专家,对荆门农业印象深刻。此后,受荆门邀约,张建华六赴屈家岭,规划设立屈家岭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区,并首次提出“屈家岭·中国农谷”概念,得到农业部的肯定。
2011年7月18日,本报刊登“沸腾的农谷”一文,受到省委主要领导重视。自此,中国农谷建设一发不可收。
一个省级战略的诞生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者。荆门的艰难探索,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推动。
去年9月4日,省委书记李鸿忠带省直相关部门在荆门调研,就地召开省委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将中国农谷作为荆门发展的一面旗帜。“今后五年,荆门发展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国农谷战略,省里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荆门的干部从没这么扬眉吐气过。”荆门市委书记王玲说。
此后,省直20余家部门纷至沓来,为中国农谷建设带来规划、项目、资金等诸多方面的政策,迄今已投入5亿多元,屈家岭·中国农谷核心区开始巨变。
3月9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荆门市加快创建中国农谷的意见,明确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成为中国农谷建设的总纲和指南。
依此要求,中国农谷建设要按照“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的要求,打造一个集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产业化、体制机制创新于一体的中国农谷品牌,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全省“三农”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全域荆门的拓展
“湖北样板、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和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这一目标仅靠屈家岭223平方公里国土面积、8万人口,显然难以承载。
其实,中国农谷金字招牌花落荆门,与其农业品牌优势密不可分,荆门素有“大地博物馆”美誉,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早已纳入千亿产业规划,京山、钟祥、沙洋三县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均过200亿元。
因此,中国农谷建设具有“全地域、全体系、全产业”的特点,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8条支持政策,明确首肯全域荆门建设,并提出核心区和主体功能区概念。
核心区即屈家岭,省委、省政府出台10条政策,明确支持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建设。荆门市将沿农谷大道的太子山林场、石龙镇一并纳入;主体功能区即荆门全域,各县市以点、线、面选定区域。
中国农谷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为路径,不断延伸拓展,最终辐射带动江汉平原。
中国农谷,大幕已启,正徐徐开启一幅美好画卷。